11月8日下午,參加第十九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的平邑縣委副書記、縣長包華在結束第二屆中國(平邑)國際石材博覽會招商發布 會后,隨即出席了山東平邑石材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研討會。
會上,包華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平邑石材的發展現狀及方向。
包華介紹,平邑縣是國家命名的中國石材之鄉、中國花崗石之鄉,石材是平邑的傳統優勢產業。品種豐富,實現了從經營本地石材到“買世界、賣世界”的轉變。結構合理,正逐步向高檔化、超薄化和電腦微雕等藝術制品方向發展。載體堅實,重點打造了以東升國際石材產業園、北方石材城、長山石材聚集區為依托的平邑國際石材城,搭建起“博覽交易、文化交流、聯合采購、行業融資、產業孵化、休閑旅游”六大平臺。
包華表示,通過參加此次第十九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特別是通過今天與石材界領軍企業的探討,更加明確了平邑石材產業發展的思路和方向,平邑石材一定會順應產業轉型升級趨勢,主動承接新舊動能轉換機遇,打造石材發展的齊魯樣板、中國品牌。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潮下,平邑的石材發展亟待轉型升級,重點將實現四個方面的轉調。一是品質標準轉調。通過創建標桿企業,示范引領,利用一年時間將平邑的石材企業全部提升完畢。二是生產過程全要素轉調?;牧瞎?,由國內尤其是本地花崗石為主,轉為面向全球各地采購,縣內石材原則上不再開采;產品檔次上,由過去以加工當地的低檔低價花崗石大板為主、轉變為以國外高檔高價的大理石、玉石產品為主;工藝流程上,由過去只能單一生產板材發展到現在可生產各種個性化異形產品、工藝品;加工裝備上,逐步淘汰一次只能加工一塊板的單片鋸,基本上升級到一次可加工80-100塊板的復合鋸;異型加工設備由過去的人工磨機,提升為全自動數控雕刻機。三是產業結構轉調。產業結構上,由貿易銷售為主、加工生產為輔,轉調為加工、貿易并重。四是廢料處理全部轉調。完全實現廢棄物零排放,解決好該產業經營中的伴生問題。
泉州石材商會會長王尚云,南安市石材工業協會會長王清安,水頭鎮商會會長黃明經,中國花崗石直采平臺董事長蔡棟梁,中民石材產業集團董事長邱尚啟,南安市石材機械輔料產業聯合會會長李群生,水頭石博會總干事潘鵬章等參加了此次研討,紛紛表示,平邑的石材產業發展基礎深厚、園區平臺堅實、市場前景廣闊、發展規劃科學,特別是國際石材城的建設,更加為石材產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他們一定會為平邑石材的長遠良性發展提供助力、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