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是全國有名的石材之鄉,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生態立縣、綠色崛起”這一主題,大搞“綠滿隨縣”活動,2015至2017年全縣共完成經省驗收合格造林面積386466畝,2018年,完成精準滅荒工程造林19377畝,被省政府授予“綠滿荊楚先進縣”的光榮稱號。
◆創建全國綠色示范礦區獲國家和省主管部門聯合推薦
◆礦山復綠通過國檢
◆礦區出水水質監測達到安全標準
◆石材加工園區廢水循環利用
◆粉塵實現“不下山、不出園”
◆參入了全國綠色礦山標準編寫
◆加入全國綠色礦業戰略聯盟
◆國家新聞媒體稱隨州為全國石材界綠色發展領軍者
◆礦區的綜合治理受到各級領導一致肯定和認可
◆成功入選全省重點產業集群
面對這一長串豐碩業績,隨州石材商會表示,決不滿足現狀,對標行業最高標準,落實示范區建設,把隨州石材綠色發展示范區打造成全國石材發展的“樣板區、展示區、模范區、先進區”,繼續走在全國石材一流方陣的前列。
隨州石材產業起步晚,但起點高,設備先進,產業集聚,不僅契合湖北省政府和隨州市發展規劃,還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的大格局,直接跨越了“小、散、亂”的粗放經營階段,且石材園獲全國綠色示范區主管部門和專家一致發文推薦,成為綠色發展的領跑者。無論從哪方面講,隨州石材產業不僅不屬于目前政策打壓之對象,而且還是國家鼓勵支持發展的產業!具體理由除綠色環保建設在全行業領先外,還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隨州石材發展契合省市發展規劃
2010年,隨州石材產業被列入湖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并作為全省石材行業“三山兩園一支點”發展戰略布局重要組成部分,三山即:隨州花崗石產業集群、通山大理石產業集群、麻城花崗石產業集群;兩園:京山高科技大理石工業園、咸豐特色石材工業園;一支點:陽邏港石材集散中心。2014年5月,省政府專題研究《隨州石材產業發展規劃(多規合一)》,形成了會議紀要。
“十三五”期間(2016年),隨縣石材產業被湖北省政府納入重點產業集群進行打造;2016年4月隨州市政府受湖北省政府委托批準實施《隨州石材產業發展規劃》;2017年,《湖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將隨州列入飾面石材資源產業基地(CY006)。
今年以來,湖北省政府主要領導兩次明確表態,支持隨州石材產業綠色發展、做大做強。
二、隨州石材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隨州的石材產業主要集中在隨縣。現有石材企業181家,其中礦山開采企業19家,石材加工企業162家,累計投資150余億元。目前,已經建有吳山、萬和二大石材工業園,共擁有石材加工組合鋸2000多臺,每天加工石材10萬立方米,年產量達6千萬~8千方立方米。
隨州石材產業實現年總產值166.3億元、稅收2.25億元,已成為隨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支柱產業。在湖北同行業中當屬第一。實現了產業配套完善,集約規模化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花崗巖黃金麻生產基地,被列為全省重點產業集群。石材產業也是當地群眾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吸納并帶動關聯產業就業4萬余人,每年為當地群眾增加20余億元收入。
三、隨州石材企業生產設備先進
隨州石材產業雖起步晚,但起點高,可謂后來居上。各石材企業大量引進目前業界最為先進的大型鋸石機、全自動拋光機、荒料裝載機、紅外定位切割機等高技術設備,石材加工的鋸、磨、切、拋等全過程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數字化、智能化裝備與工藝得到廣泛應用,在全面提升石材產品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污染。
四、隨州石材能耗和污染礦界最低
一方面,石材業整個生產過程是一個機械的物理加工過程。其能耗較低,更不會制造和產生有害氣體,即使有少量廢渣、廢料也是天然無毒的,不會形成二次污染;
另一方面,隨州地區石材加工采取的都是循環用水,實現廢水零排放;
與此同時,石材開采及加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僅為0.3噸標準煤,大大低于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石灰等傳統大宗建材業,是建材工業中最節能的一個產業;
再者,根據2013年中國石材協會、國家石材質量檢測中心和全國石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機構檢測數據表明,天然石材的輻射放射性比木材還小,比陶瓷、磚瓦等大宗建材更低,根本不存在對人體有放射性污染;
最后,隨縣北部大都是荒山,石頭裸露,本身植被稀薄,開采石材對植被破壞有限,再加之政府引導,部門監督,企業又進行一定的復綠工作,可實現經濟和生態雙贏的局面。
總結:
隨州石材企業在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合法創業,守法經營,講政治,顧大局,有責任,有擔當,是生態建設、綠色發展的先鋒隊,是社會穩定和正能量的維護者,在環境治理、生態建設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在社會穩定上,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作出了不懈努力。期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繼續關心重視石材事業,認真傾聽企業的聲音,協調解決長期停產事宜,有序推進石材礦山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