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時候,或許是更早的時候,石材人的朋友圈漸漸充斥者不安的氣氛。尤其是賣大板的商戶。今天是某某地方的大板強拆,明天又是被限定月底要清空這塊地方?;钕聛淼纳啼佔饨鸫鬂q,讓很多人不知如何是好。石材人努力過,掙扎過,但是原本繁榮的石材大板市場還是一個一個撤退了。
環保問題,對于石材人來說是2017年的一顆炸彈,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只因為石材廠有污染,于是全國各地,紛紛掀起一股浪潮——環保整治,部分地區的環保督察組出動無人機,使用衛星遙感,與電力部門合作,進行全方位無死角偵察。來勢洶洶,銳不可當。
開采礦山和破壞環境聯系起來了,于是很快的被禁止開采了;廠子加工也是污染不斷的源頭,于是大大小小的石材廠在短時間內消失了……
環顧四周,一片失業,一片愁。
一位資深的鑄造行業的工程師,在內蒙古某企業指導時的所見所聞……對此感慨萬千,說出了所有企業人的心聲!
這位工程師說:《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說,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環保治理,應該是政府服務于企業,幫助企業通過科技手段達到環保標準,同時還要產生補貼大部分的治理費用。這樣的政府,才是人民的服務型政府。
現在的環保、安全、消防、城管等職能部門,發現問題的唯一管理就是貼封條,殊不知,這一貼,貼掉了多少家庭?貼掉了國家多少的財政收入?貼掉了就業人員及留守在家的婦女、貼出了多少破壞和諧的因素?更悲涼的是,貼掉了咱老百姓對黨和國家的信任!
人們膽戰心驚,很多人迫不得已已經慢慢退出石材這個市場了,沒辦法,要生活,要生存。虧本沒關系,但是不能把老本賠進去。大部分石材人都是有家庭的,作為男人,自己苦點沒關系,但是不能苦了老婆孩子。
每一位石材人,只是做一個行業,十來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愛上石材這個行業,并且成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工作。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誰都不知道……
只希望拆市場、關廠子,禁礦山;
這陣痛過去了,石材行業可以好起來;
讓石材人可以活得輕松一點!
堅強的石材人,加油,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