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輝煌,躺著掙錢,問題自然不是問題。而現在,礦業進入低迷調整期,曾經輝煌掩蓋下的諸多問題層出不窮,不斷聚集,并有愈演愈烈之勢。有問題就會爆發矛盾,尤其最近“礦山關閉潮”將矛盾推向了新的高度。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解決環保督察發現問題 15宗礦業權停止開采勘查
福州日報:羅源縣關停167家石材企業和112座礦山 根除污染
河北查處5200家環境違法企業 關停取締2883家
停產!理在大局,企業主們都懂,但“一刀切”式的關停不僅難以維持大局,反而觸動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在,針對廣大企業和人民,有關部門不僅不給你“魚”,還沒收了你的“網”。
無良工廠、商家需要清理,無可否議。標準呢?有人引導嗎? 當前經濟 蕭條,利潤薄、甚至沒利潤,老板們也要撐,因為工人們陪他們捱過了經濟大蕭條,風雨中共甘苦的供應商們,也在擔驚受怕,企業到民眾苦不堪言。
現在有問題直接關停礦山,試問之前有誰去引導礦山規范?又有誰幫助企業按照標準細節執行?部分干部面對可能追責,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照上級要求"一刀切"再說,反正責任追究不能追到自己頭上。發現問題就是一紙“封條”,這種極端而生硬地部署和落實相關措施,只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和矛盾。
相對于礦山生產經營成本,環保整改設備與文件并不是天價,企業需要生存總會配合,企業的環保不達標,職能部門應該告訴企業哪里不達標,為什么不達標,怎么樣才能達標,應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幫助做到達標,治理的費用政府是否承擔一部分,其他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工作也應該如此!
服務型社會,政府應服務于企業,幫助企業通過科技手段達到環保標準,同時還要產生補貼大部分的治理費用,不要對企業趕盡殺絕,一直封條了事,礦山企業需要的是引導和執行!
當下民生如何,下面是截取部分網友真實言論,且來聽聽礦業人的心聲:
小結 :
1、中國的礦業缺乏有效管理,植被樹木被毀,片片良田被選礦業尾沙吞噬,私企老板發達了,卻留下一個個后遺癥,無人來管。
2、不考慮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味的限、關!對有些合法手續、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也要限產、關停,卻忽視了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老百姓的生計,沒有耐以生存的企業,何來員工的生存!
3、發展是以綠色為基礎的,現在的污染是應該治理,改善環境是無可厚非的!但不應該是這種運動式的關、押、停,這樣只會人心惶惶,而是政府來幫助企業怎么來整改,達到完善!政策完全凌駕于道德與民心之上,如此這般執法,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何以存在?
4、環境污染問題既然出現了,我們不能逃避,重在處理方式!以前發展經濟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雖然經濟發展迅猛,但留下的問題是千瘡百孔!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凡事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環保嚴格要求沒有錯,但太左的政策終究會毀掉中國的工業,沒有工業的發展,哪來的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