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石材行業不過是荒料堆砌、塵土飛揚的粗加工產業。然而,張躍前——成都鵬基
石材創始人,卻用三十年時間,將冰冷的石頭雕琢成有溫度的藝術品,不僅創立了西南地區首家石材藝術館,更以“藝術化、精品化”的差異化戰略,重新定義了高端石材的價值。
從深圳打石匠到成都創業者
張躍前的起點并不高。他最初在深圳一家石材工廠做雕工,從最基礎的打石匠做起。但與其他同行不同的是,他始終相信,石材服務的其實是高端市場。他看中成都的市場潛力與理性競爭環境,決定在此扎根創業。
創業初期,最大的挑戰并非資金或技術,而是改變人們對石材行業的固有認知。在他看來,石材不只是建材,更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他希望打破“石材=低端”的刻板印象,讓人們看到石材背后的文化價值與審美潛力。
從工廠到藝術館:打造石材的另一種可能
鵬基石材成立至今,已走過近三十年歷程。從最初的小作坊,發展到如今擁有品牌藝術館的高端石材企業,張躍前始終堅持兩個關鍵詞:“工匠精神”與“藝術創新”。
他不走低價競爭的老路,而是專注高端定制,服務于豪宅、五星級酒店等頂級客戶。他的商業模式如同“石材界的勞斯萊斯”——產能有限,但每一件作品都獨一無二。他堅信,石材的價值不在于原材料本身,而在于設計、工藝與創意。
“同樣的石頭,有人賣十元沒人要,有人賣一萬元還搶著買,差別就在于如何賦予它更高的藝術價值。”張躍前說。
不追求規模,只追求極致
在鵬基的經營理念中,“求精不求量”是核心。他主動控制企業規模,年產值維持在七八千萬,只為確保每一塊石材的設計、加工、施工都能做到極致。他深知,產能擴大容易,但品質和管理跟不上,品牌就會貶值。
“不是所有企業都要追求規模,有些價值,恰恰在于小而美。”張躍前如是說。
藝術館:為行業“鋪路”,為石頭“正名”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石材的藝術性,張躍前投入巨資打造了西南地區首個石材藝術館。雖然短期內藝術館并不盈利,但他認為,它的價值遠超經濟回報。
藝術館不僅是鵬基品牌的“宣言”,更是一種行業教育。他希望通過藝術館,打破人們對石材“泥水橫飛、粉塵漫天”的舊有印象,展示石材作為地質學、美學與工藝融合體的真正魅力。
在藝術館中,天然石材與金屬、玻璃等材料創新結合,雕刻與光影技術賦予石頭新的生命。他希望人們在這里感受到:“石頭會說話,石材有靈魂。”
未來愿景:做石材藝術化的引領者
如今,張躍前不再只是那個敲打石頭的工匠,而是被譽為“石頭小王子”的行業先鋒。他不追求企業做大,而是希望在細分領域做到極致。
他相信,未來的
石材市場將從“實用需求”轉向“審美需求”,石材的價值也將越來越依賴于獨特性、文化性和藝術表達。他希望鵬基能成為“石材藝術化”的行業標桿,繼續做行業的創新者和引領者。
張躍前用三十年時間證明,石頭不只是冰冷的建材,它也可以是藝術、是文化、是靈魂的載體。他讓石頭有了溫度,也讓更多人看見了傳統行業的另一種可能。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