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湖北創新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降低廢水污染
湖北創新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降低廢水污染
石材網獲悉,在最近舉行的長江流域生態地質調查與生態保護修復技術交流研討會上,湖北省宣布在其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項名為“基于地下水流場的硫鐵礦山地下水污染修復治理方法”的新技術,在興山縣廣洞灣廢棄硫鐵礦成功實施,有效減少了礦區地下酸性廢水排放量達80%以上,為解決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支持。
廣洞灣廢棄硫鐵礦位于三峽庫區香溪河流域,自2002年停止運營以來,長期排放的地下酸性廢水嚴重影響了香溪河及其周邊生態環境,成為地方環境保護的一大挑戰。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清指出,“源頭減量”是生態環境部推薦的一種根本治理方式,它能夠大幅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治理成本。
為此,武漢地質調查中心聯合湖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對該礦區進行了詳細的環境地質調查,明確了主要污染源及成因,并據此制定了針對性的污染防控與修復方案。研究表明,降雨是導致該地區地下酸性廢水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雨水通過地表裂縫滲入地下,與含鐵、硫等成分的礦渣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酸性廢水。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研究人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阻止雨水進入礦區地下系統,包括使用黏土密封地表裂縫和塌陷坑,以及修建水渠引導礦區上方的水流向別處。此外,還采用了新型污水處理工藝處理已有的地下酸性廢水,降低了傳統處理方式的成本約40%。
湖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項目負責人段灝表示,相比傳統的僅依賴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方式,這種新方法不僅從源頭削減了廢水產生量,還大大降低了長期維護和運行的成本。
石材網了解到,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認證,其應用范圍不僅僅局限于硫鐵礦山,同樣適用于煤礦、磷礦等其他類型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這為長江流域乃至更廣泛的區域礦山生態修復及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供了寶貴的示范案例。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
關注世界石材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