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獲悉,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在3月4日透露,為了高質量發展大局,本區將重點建設綠色自然資源,并扎實推進“三山”的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同時還將加速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相關任務。今年,自然資源部門計劃實施生態修復質量提升工程,儲備項目的總投資預計超過50億元。計劃完成六盤山“山水”工程中的12個新建項目和78個續建項目,以及推動18個中北部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全面啟動。此外,還計劃完成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理任務中的200萬畝以上,占總任務量的60%以上。
據介紹,過去一年,全區在“三山”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投入了57.22億元,治理修復面積達到了2980平方公里。通過一系列措施,如營造林、草原生態修復及荒漠化治理,共完成了344萬畝的治理面積。六盤山“山水”工程和中衛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進展迅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賀蘭山下鎮北堡廢棄礦坑的生態修復利用經驗也被廣泛推廣,并在全國范圍內分享。
另外,本區發布了首批10個生態修復治理典型案例,積極探索“藤灌草”生態修復試點,并采用“林光互補”、“草光互補”等新型模式促進荒漠化治理與新能源開發相結合,開辟了一條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寧夏的荒漠化防治技術和經驗甚至在聯合國有關會議上得到了展示。
為支持這些努力,自治區印發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并建立了包括市縣級在內的三級規劃體系。自然資源部門完成了對“一河三山”生態區域及其森林、草原、濕地、農田、城市等生態資源狀況的調查,建立了生態資源本底數據庫。
石材網了解到,未來,寧夏將繼續以高標準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利用好生態資源本底調查成果,不僅持續推進“三山”生態保護修復,還將深入進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進一步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從而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轉化。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