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訪通化縣大安鎮鳴輝奇石館,只見形狀各異、栩栩如生的松花石擺滿了整個屋,館長柏鳴輝正通過手機進行線上直播,一邊介紹松花石歷史,一邊介紹這滿屋子寶貝:“大家看這塊松花石,色澤、質地是不是非常好?這可是我們通化縣老坑的松花石。”“判斷松花石品質,就在‘瘦透漏皺’這四個字。”……
石材網了解到, 柏鳴輝今年37歲,在松花石行業,算是年輕人。別看他年紀不大,從事這個行業卻有二十多年。柏鳴輝老家在化縣老坑附近,從小就聽說不少關于松花石歷史,慢慢就喜歡上了松花石,便也想為家鄉松花石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這里的老坑指的就是位于通化縣大安鎮湖上村的松花石老坑遺址,2014年被列入吉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該 遺址本體占地面積約280平方米,由松花石露采坑、松花石開采巖體斷面和坑址南側山體3個部分構成。出產的松花石石質溫潤細膩,有綠、紫兩種顏色,還有少見的紫袍綠帶,一般被用來作為松花石硯。
在通化縣還有一處,擺滿琳瑯滿目松花石產品,就是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占地8000平方米的大安鎮松花石文化產業園(松花石實訓基地)。這里,一批獨具匠心的雕刻大師鉆研探索,用松花石制作出一個又一個精美絕倫的松花石硯作品。
通化石雕技藝傳承人、松花石實訓基地負責人張新表示,自己從小跟著家里學習木雕,2016年開始從事松花石雕刻,從硯臺開始,后來一直持續鉆研打磨松花石雕刻事業。
憑借著對松花石雕刻的熱愛,及寫真、寫實的雕刻風格,擺件、掛件、玉璽、茶臺、茶具等越來越多的松花石產品在張新手中的刻刀下誕生。同時,他將床傳統石雕技藝與現代文化、技術相融合,賦予這些石頭精美的造型和文化傳承的使命。值得一提的是,張新在不斷精進技藝的同時,還不忘帶著更多對松花石感興趣的人投入這個事業當中。
石材網了解到,為傳承發揚松花硯雕刻技藝,產業園先后舉辦多期松花硯雕刻培訓班,并將手藝帶進學校、夜校等地,再由具有多年雕刻經驗的工藝美術大師現場授課,有力地提高大安鎮民間藝人的雕刻技藝,激發大家的創作熱情,為當地培養儲備松花石雕刻人才、推動松花石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新告訴記者,如今,園區內不僅有松花石雕刻,還有草編、柳編、羽毛畫等多項非遺技藝,要對這些感興趣的人都可以來學習、參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非遺傳承中來,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相信通化縣在多元化發展模式下,松花石產業也將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