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獲悉,自去年以來,六盤水市水城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創新思路,著力推動煤矸石的綠色變革,將令人頭疼的煤矸石“廢渣”轉變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資源”,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提升。
近日,記者走進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礦井工業廣場西南角,眼前呈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耕地,各種樹木郁郁蔥蔥,蔬菜長勢喜人,全然不見曾經煤矸石礦區荒蕪、陡峭的痕跡。
發耳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環保科副科長姚麗告訴記者,他們利用這個天然沖溝進行煤矸石填充復墾,不僅解決了煤矸石的堆放問題,還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該項目占地面積約3.57萬平方米,設計利用煤矸石約65萬噸,如今已充填利用煤矸石約58萬噸,項目竣工后,昔日“廢墟”變成了肥沃的耕地,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事實上,發耳煤業礦區蛻變只是水城區煤矸石綜合治理的一個縮影。
過去,由于企業思想認識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致使煤矸石堆場問題突出,成為生態環保的“痛點”。對此,水城區能源局迎難而上,抽調60人組成12個工作組,由副科級以上干部帶隊,實行包保責任制,深入一線,摸排梳理,對能源領域生態環保問題開展大排查大整治,推動問題整改落實。
在玉舍鎮的支都煤礦,曾經煤矸石堆場管理混亂、堆放無序,通過整改,煤矸石堆體經過了全面削坡整形,累計恢復林地3.05畝、耕地53.64畝;還有都格鎮的保興煤礦,投入資金240余萬元,全面整治,共恢復林地6.13畝、耕地23.6畝,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石材網了解到,在礦區整改過程中,該區能源局會同相關部門,對煤矸石堆場開展全面排查,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目前,全區25個在冊煤矸石堆場全面完成了安全環保設施的建設,整改工作基本完成。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