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獲悉,9月1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近年來省煤田地質系統充分發揮地質技術服務優勢,著力打造土地綜合治理“地質+”新模式,統籌推進廢棄礦山、采空區和采煤塌陷地、鹽堿地、濕地等重點領域“把脈-治理-保護”全鏈條生態保護修復,守護土地資源根基,牢筑生態安全屏障。
山東聚焦土地資源防控,精準摸清資源現狀,為土地質量改良保護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據山東省煤田地質局黨委副書記張玉洪介紹,該省投入過億元 建成高標準地質實驗中心,配備先進硬件設施,檢測范圍涵蓋2000多項指標,實現了對生態環境領域土壤和水系沉積物、固體廢物、海洋沉積物以及非生態環境領域農田土壤全覆蓋。
另外,針對閑置、利用低效、生態退化及環境破壞的土地資源,山東以廢棄礦山、采空區和采煤塌陷地、鹽堿地、濕地、海岸帶、灘涂等生態治理為重點方向,持續突破打造生態修復技術綠色品牌。
山東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黨委書記、理事長李小彥介紹,山東積極推進濕地生態修復研究,以小微濕地為重點開展實地調查,精準識別態環境問題,完成沂蒙山區域210處小微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設計,打造3處小微濕地示范工程,指導修復濕地面積130多公頃,總結提出適合山東實際的小微濕地水系構建和生態徑流保持模式,為北方地區小微濕地保護修復提供了有力借鑒。
礦山環境治理保護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山東聚焦廢棄礦山治理,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加快設備與技術更新,持續強化團隊建設,有力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減少了廢棄礦山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石材網了解到,為推動黃河灘區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充分發揮測技術優勢,持續為濟南、東營、濱州等灘區熱電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同時積極承擔國土空間和土地利用規劃編制項目,為灘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助力。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