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了解到,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龍潭鎮楓林村的蝴蝶蘭基地,一簇簇潔白無瑕的蝴蝶蘭在這里組培、生長,銷往全國各地,而這片基地也是附近村民和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眼前的美好與和諧正是由昔日廢棄荒蕪的礦山蝶變而來。
8月9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實地走訪了該基地,看到前來露營的年輕人,她們有的帶著孩子一早從市里出發,到基地進行燒烤、露營和采摘。一位90后母親坦言,現在更喜歡帶著孩子來鄉間,接觸原生態。這里空間大,小孩子可以在這邊玩,大人也可以輕松聊天。
在不遠處楓林村蝴蝶蘭基地種植大棚里,花農們正忙著打包新鮮的蝴蝶蘭,龍巖市萬花園林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凡生告訴記者,今年七夕節前,蝴蝶蘭訂單迎來了高峰,光是這兩天,基地就向全國各地發送了2萬支鮮切花。
謝凡生介紹,目前,龍潭鎮建成了5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和組培室,同時規劃建設1000畝的農業綜合體項目。一方面,為本地蝴蝶蘭基地建設提供技術支持,推動基地做大做強,促進村民增收;另一方面,致力于引進更多企業聯合發展,實現產業集聚。
龍潭鎮黨委書記吳才開表示,很難將眼前這片現代化的蝴蝶蘭基地與曾經煤渣遍地、天空灰暗的礦區聯系到一起。 龍潭鎮曾是“一煤獨大”的礦區鄉鎮,高峰時曾有大大小小500多家煤礦,小水泥廠遍地開花,但伴隨礦業無序開發及資源枯竭,各種生態問題逐步顯現,一度還流傳著“礦區不穿白,塵染件件黑”的說法。
石材網獲悉,面對生態治理與轉型發展的迫切形勢,2013年以來,龍潭鎮逐步關閉小煤礦、小煤窯,對不符合環保標準的污染企業一概不引進,同時大力推進產業轉型。針對已經停止開采的煤礦也納入修復范疇,龍潭鎮在推進楓林村的廢棄煤礦修復的同時,也在積極探尋其轉型之路,經過多次招商引資和集體討論,大家都認為發展蝴蝶蘭產業最好,于是2016起,積極引進以蝴蝶蘭培育為主體的萬花園林公司,將蝴蝶蘭產業定為龍潭鎮特色主導產業。
與此同時,為更好鋪就經濟發展的生態底色,龍潭鎮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在2022年6月,永定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被列入全國首批生態修復示范工程,該項目總投資5.48億元,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通過實施五大修復工程,全力打造為南方傳統小煤窯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示范區。
該礦山生態修復后,伴隨近年來龍潭鎮興起蝴蝶蘭熱,電商、運輸、水苔種植等產業也同步發展,蝴蝶蘭產業的蓬勃發展還延伸出了花盆、包裝等上下游產業,帶動近2000人在相關產業上就業,年人均收入達4萬元以上,年增加收入近8000萬元。
石材網還了解到,蝴蝶蘭產業的崛起也給龍潭鎮的年輕人帶來了就業機會。記者在基地看到,有主播正通過直播推介備受歡迎的白色蝴蝶蘭。而除了白色蝴蝶蘭外,基地還有紫、粉、黃等各色蝴蝶蘭亭亭玉立,競相綻放。
據吳才開介紹,接下來,當地政府將全力推進蝴蝶蘭文化產業園、產業景觀大道、蝴蝶蘭文化街、蝴蝶蘭綜合展示廳建設,推動休閑、觀光、度假、研學、文創等美麗經濟加速發展,切實為礦區鄉鎮綠色轉型發展探索一條新出路。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