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如今永定廢棄礦修復情況,永定區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陳樹凎深感欣慰:永定廢棄礦區已經發生了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受損壞的山體已恢復成樹木葳蕤、綠草茵茵,生機勃勃,格外喜人。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永定區是龍巖市的主要礦產地之一,永定區煤炭鄉鎮轄區面積約600平,由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無序開采,給當地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作為我省修復治理的重點區域,近年來,福建省自然資源廳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聯合機關各支部開展“三級聯動”黨建品牌創建活動,省自然資源廳修復處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生態修復,以高起點高標準推動“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黨建品牌創建。
強化黨建引領,走出品牌修復之路
在修復進程中,中央財政補助,成為解鎖“煤坑轉型”的關鍵密碼。2022年6月,永定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被列入全國首批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總投資5.48億元,其中中央資金3億元。為落實礦山整治,廳修復處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修復思路,筑牢黨建品牌根基,制定“十四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致力于打造全省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
2023年5月,廳修復處支部到永定區現場調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并與龍巖市自然資源局、永定區自然資源局黨組織黨員干部再次學習廳黨組開展全省自然資源系統“三級聯動”黨建品牌創建活動方案,共同討論研究實施方案,協調推進黨建品牌創建。項目實施后,廢棄礦山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綠意。
以科技賦能,增強黨建品牌底色
黨建引領,讓永定廢棄礦山綠色轉型更有底氣。永定區廢棄礦山主要為廢棄煤矸石,土壤貧瘠,且大量煤矸石沿山坡堆積形成高陡邊坡,治理難度大。為了讓這塊廢棄礦地“變廢為寶”,促進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恢復與重建,永定區專門引入了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研究中心技術團隊。
菌草抗逆性強、根系發達的特點正好與修復礦山生態、治理污染物不謀而合。于是,在2022年7月,同為龍巖人的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帶領國家菌草研究中心技術團隊,前往永定區調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問題,并就菌草修復技術運用于永定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永定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進行了交流探討,并經過現場勘察,選定了約200畝的廢棄礦山棄渣點,作為菌草治理廢棄礦山科研示范基地。
陳樹淦介紹,省市縣三級黨組織嚴格落實“十四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積極推動工作落實。目前高陂鎮修復點已完成二期45畝菌草種植,其余地塊種植工作正加快推進。菌草不僅有助于生態修復,還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動植物的天然肥料,產業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黨建品牌亮度
為確保整個項目順利實施,永定區建立了區、鎮齊抓共管聯動工作機制和項目實施、資金使用、項目管理、跟蹤監測的績效評估指標機制。除了做好修復工作,做好項目宣傳也必不可少,這是提高黨建品牌亮度,推進項目修復成效的重要抓手。為此,從項目生成到合理規劃、從傷痕嚴重到漸已復綠、從產業不足到綠色轉型、從點上實施到整體推進、從項目推進到全程監管,永定區自然資源局多次邀請各級媒體現場觀摩項目修復成效。與此同時,廳修復處還多次聯合龍巖市及永定區自然資源局,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黨建品牌創建活動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大力推廣先進典型做法,在全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領域內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如今,永定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項目已累計完成礦山生態修復963.34公頃,修復廢棄礦山23處(另有26個廢棄礦點正在加快實施中)完成總體進度數的81.88%。其中,2024年度計劃完成礦山生態修復441公頃,目前實際完成260公頃,完成率58.96%。經過修復,項目區及周邊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區域生態功能穩定性不斷提升,礦區人居環境也隨之改善。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接下來,廳修復處黨支部將持續強化政治擔當,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加強與龍巖市、永定區自然資源相關黨組織的協調聯動,攜手助力項目順利推進。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