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材網了解到,近年來,湖南益陽安化縣因地制宜開展水土流失治理,不斷提升水土保持率,實現將昔日廢棄礦山遺址轉變為水田。
據悉,7月26日,安化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正在利用無人機查看礦山遺址轉變為水田的作物生長情況。原來在去年,安化縣自然資源局在羊角塘鎮常安村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發現此地交通條件良好、距離水源較近、平整度高,適合恢復水田,便展開了清理邊坡、平整土地、清運石堆等工程,讓礦山變為了水田。
安化縣自然資源生態修復中心主任謝堅介紹,通過采取一系列舉措,有效消除了地質安全隱患,減輕了水土流失,改善與優化了廢棄礦區的周邊環境,并利用種植水稻提高土壤涵養能力,切實增加了耕地資源。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安化縣為山地丘陵地貌,耕地面積不多,因此,區位條件、地形地貌條件均好的廢棄礦山,可以說其價值是寸土寸金。為了充分利用這些礦山土地,讓其價值最大化,安化縣對境內廢棄遺留礦山進行系統性綜合治理,截至目前,經恢復耕地面積約161畝,實現了礦山生態的顯著改善,同時有力緩解了礦區的生態環境壓力和鄉鎮的人地矛盾。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