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仲夏,漫步在石海礦業生態修復項目的林蔭小道上,空氣清新,滿目蒼翠。附近的村民表示,這里環境有了極大改善,綠化率高,空氣也好了,經常會帶孩子過來公園玩兒,大家都很高興。
而誰能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座座廢棄礦山,山坡上不是坑口,就是峭壁嶙峋,整個礦山看起來盡是“傷疤”。但經過這幾年的修復治理,它已實現華麗蛻變,復綠換新生。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石海礦業生態修復項目位于臨淄區金山鎮,該地塊曾是一處因歷史開采活動而受損的礦山。自該修復項目立項以來,淄博區自然資源局堅持高位推動,全面發力,有序開展場地平整、覆土、綠化種植等工程舉措,有效改善了礦區地質環境,恢復了生態功能,治理面積達40多畝。
針對治理難度較大的歷史遺留礦山,臨淄區相關部門打破常規、創新思路,將礦山生態修復與全域公園城市建設有機結合,高標準實施石海礦業生態修復項目。臨淄區自然資源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理念,遵循“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種治理措施。通過治理,項目恢復了土地的耕作條件,新增耕地120多畝,同時新增綠化種植8000余株,顯著帶動森林蓄積量和固碳量提升。
該修復項目的完成,不僅實現了生態效益提升,也為當社區帶來了經濟效益。項目通過向村民發包新增耕地進行耕作、糧食產能指標交易等形式,切切實實增加了村民收入與財政收入,成功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統一”。
此外,在項目驗收通過的基礎上,臨淄區自然資源局積極總結修復經驗,主動探索生態修復與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路徑,結合礦區地貌,還打造了齊陵街道北山礦坑主題公園,并植入文化演藝、科普教育等多場景,建設健身階梯廣場、齊文化展示廣場等特色公園配套設施,切實將歷史遺留礦山打造成“以山為幕”的礦坑主題公園,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也為全區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