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產云石的云浮,
石材產業蓬勃發展,造就了“石都”的美譽。而坐落于石材產業核心區的云城區人民法院河口人民法庭,著力化解各類糾紛,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從“化訟止爭”到“無訟少訟”轉變,以“小法庭”成為護航“石都”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
據統計,2023年以來,河口法庭全面發力,新收各類民商事案件775件,同比下降5.95%,實現2021年以來“三連降”。訴前化解糾紛401件,調解成功率高達60.2%。
“多方聯動”形成多元化解力量
今年3月15日,在河口街調委會的大廳里,許某態度堅硬,拒絕與某石材公司進行調解。而兩個小時后,許某卻握著調解員的手說:“太感謝你們了,就這樣調解吧,我不打官司了!”
是何原因讓許某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
原來,許某此前在石材公司工作期間受傷,因未做工傷認定,也沒做傷殘鑒定,雙方對賠償金額協商不成,產生糾紛。在河口街調委會,許某對調解方案不滿。調解員立即現場連線法官參與調解,法官表示,缺少依據,要打官司也未必能達到他的預期,并勸解,公司在他受傷后也主動支付了醫療費用,建議大家各退一步,快點拿回賠償。
法官的加入,讓案件雙方吃下了定心丸。同時,法官以類案判例作為示范,讓許某對賠償金額有了合理預期。最終,雙方同意以一次性賠付16萬元的方案解決糾紛,并當場簽下調解協議。兩天后,許某收到了這筆賠償款,糾紛圓滿化解。
這是今年3月河口法庭與河口街道簽署《庭鎮融合共建協議》后的聯調首案,通過明確人民法庭、綜治中心以及司法所的具體職責,建立專職聯絡員、分析研判及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了“一庭一所一中心”常態化協作機制。此前,河口法庭以全區“法官聯絡點”為平臺,主動對接基層“網格隊伍”,與多部門單位簽訂共建協議,通過發揮人民法庭的“基層支點”作用,引進多元化調解力量,著力讓矛盾糾紛化于萌芽、止于未訴。
深化分析 “治標也治本”
“拖欠的貨款,前前后后有15萬了,這次必須作個了結!”
原來,某石業公司與呂某在石材交易上一直有往來,后因呂某未支付貨款,石業公司將其訴至法院。對此,呂某不甘示弱,提起反訴:這批石材出現大面積裂縫,他自掏腰包幫客戶更換了石材,加上拆除、鋪貼花費了8萬多,自己的損失誰給!
經河口法庭審理發現,雙方下單時并未對“石材是否需要做防水”進行協商,因此該石業公司沒對該批石材做防水,而呂某則認為對遠途運輸的石材進行防水是很必要的事。但按市場行規,為石材做防水并非必須條件,因此雙方都有責任。
法官認真研究案情、厘清事實,采取“背靠背”調解方式反復溝通勸解 ,經營生意誠信為本,雙方都有過錯,各讓一步,有商有量才能一起把問題解決好。最終得出雙方認可的調解方案,各自撤訴。
值得一提的是,案結事了后,調解工作并未止步。為從源頭堵塞行業漏洞,河口法庭深入分析研判案件成訟的原因,云浮市石材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提出建立行業標準和規范、行業內部調解機制及石材交易糾紛預防機制等建議,將個案辦理延伸到行業治理,推動實現“藥到病除”“治標治本”。
于是,在今年3月,河口法庭還與
石材行業協會簽訂《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庭會聯合共建協議》,推動涉石材糾紛調解機制與訴訟程序有機銜接,提高涉石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效能,保障行業健康發展。據有關統計,2021年以來,河口法庭審理涉石材行業糾紛487件,其中,以調解、撤訴結案的199件,訴前調解糾紛163件。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