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任務進度:荒料126車,實時任務車輛進199輛、出141輛……”上午9:50許,吳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內,智慧礦山大數據指揮艙正在對全鎮礦山平臺進行實時監控,在其主業屏幕上,荒料運輸、車輛調度、企業接收等各種數據正實時更新。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通過手機上的“芯石代”小程序,可以操作企業下單、平臺派單、司機接單,實現全流程管控、荒料賦碼溯源,可以說,指尖上高效的“運轉”邁出了石材產業健康發展的大步子。
據吳山礦業技術專員張祥鋒介紹,這個程序可做到礦山監管、荒料調度、空間監測、企業考核、運程監控,不同用戶主體實時數據同一時間在智慧礦山政府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動態呈現。管理員不需到現場,只需40秒就能完成運輸任務部署,司機在手機上就能及時收到派遣通知。
眾所周知,隨縣石材資源以花崗巖為主,主要分布于吳山、萬和兩鎮,現已探明礦石儲量5.55億立方米、荒料1.91億立方米,礦區開采面積11平方公里左右。當地石材產業已有17年的發展歷史,現有礦區開采企業6家,石材加工企業162家,具備年開采加工1.8億平方米板材的生產能力,廠區直接從業人員1.5萬人,帶動關聯產業就業4萬多人次,隨縣石材已形成年產值過兩百億元的大產業集群。
針對大礦區、大產業、大集群的現狀,隨縣亟待構建“綠色高效、創新協調”的產業格局。為此,隨縣聚焦爭創“中部百強縣”總目標,全面構建“5511”產業體系,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而全面推進石材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去年4月份,隨縣根據“頂層設計、政企一體、全面推動、快速實施”的發展思路,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了智慧礦山項目,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投資1.18億元,從“實際、實效、實用”出發,建立起“看得見、摸得著、管得了”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目前已初步建設完畢,陸續投入使用。
縣石材辦主要負責人劉楚成表示,通過實時連接、映射、分析、交互等方式,將新一代信息化技術與石材開發全流程融合,數據實時監控與分析運用,實現礦山生產過程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全面優化礦山運營,降低資源能耗,讓石材礦山“邊開采、邊治理”可視化、更直觀,為
石材產業健康綠色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來源: 湖北日報客戶端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