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大姚縣趙家店鎮小廟箐石料廠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點,沿著狹窄崎嶇的山路爬到山腰,只見工程車來回穿梭,工人們將一株株樹苗依次栽下,一抹抹綠意不斷延伸……
中國石材網獲悉,曾經的小廟箐石料廠是另一番景象:山體被削去一半,落石隨處可見,山體和道路被一層灰黑色浮塵覆蓋,從高處望去,像是綠色地毯上一道撕裂的傷疤。山體破碎,不堪入目,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不僅限于對礦山,也給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危害。
為增綠于山,還綠于民,大姚縣痛定思痛,狠下決心,2015年將小廟箐石料廠徹底關停,同時開始探索廢棄礦山修復模式。制訂了《大姚縣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實施方案》《大姚縣歷史遺留礦山“一礦一策”生態修復建議書》,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云南省歷史遺留礦山圖斑銷號工作建議,采取工程修復、自然恢復、轉型利用三種方式修復歷史遺留礦山,全力償還礦山生態修復的歷史欠賬。
據介紹,小廟箐石料廠是大姚縣歷史遺留礦山修復中工程量最大、施工難度最大的地塊。自2023年施工以來,已種植云南松、旱冬瓜1700余株以及爬藤1800余株,在裸露地塊撒播草籽,新增農田20余畝。同時,還配套進行了水窖、水溝、土方壩和擋土墻等基礎設施施工,確保今年雨季來臨之前全部施工完成,避免水土進一步流失。
同樣位于趙家店鎮的大姚縣博業建工有限公司砂石料廠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已初見成效。姚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冰介紹,以前這里亂石林立、雜草叢生。在修復過程中,他們通過栽種為裸露地塊披上“綠毯”,將“生態傷疤”變為“阡陌良田”,樹木種植成活率達95%,水田已種植過一季,畝產水稻達到600公斤。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大姚縣需修復歷史遺留礦山圖斑共37個。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修復圖斑24個,進度達64.86%,修復面積41.35公頃,種植樹木3000多株,復耕良田270余畝,預計2024年內可完成全部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可以說,礦山生態修復是大姚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大姚縣深入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生態修復,不斷優化治理體系,一幅幅山清水秀、萬物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蜻蛉大地徐徐鋪展開來。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