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臨沂市沂水縣富官莊鎮劉家后溝村的礦區,目光所及是平坦肥沃的耕地、錯落有致的梯田,全然不見昔日礦坑凹凸不平、碎石散布的痕跡,真正實現了這片礦區從“地下開采”到“地上豐收”的華麗轉身。
據沂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傳輝介紹,這片土地是公司實施的山水復墾項目,通過采取削坡、廢石回填、覆土、修筑排水溝及擋土墻等舉措,復墾治理土地550余畝,其中凈耕地323畝,項目區內2023年小麥產量0.7萬余斤、玉米產量15萬余斤。
中國
石材網了解到,近年來,沂水縣大力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工作,鞏固綠色礦山創建成果,全面提升礦山資源利用率。富官莊鎮山水復墾項目成為山東省首家生產礦山企業進行地質環境階段性治理項目,也是山東省首例生產礦山企業復墾新增耕地順利入庫項目。
而在山東,向沂水縣一樣變廢為“綠”的地方還有很多。山東全面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流域綜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多元舉措破譯生態密碼,使得荒山、礦地、污水紛紛轉身蝶變為“綠色名片”。
伴隨春天到來,前來臨沂市莒南雞龍河國家濕地公園游玩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大家健身、垂釣、散步,在此流連忘返。而誰能想到,10多年前,這里竟是垃圾成堆、污水橫流的“臭水溝”。
2010年,莒南縣啟動了雞龍河防洪生態工程,從河道清淤到建攔洪壩蓄水,從植被保護到綠化提升,從生態系統恢復到人工景觀重塑,再到成立專門的濕地保護辦公室,10年間,雞龍河實現了“華麗變身”。
如今的雞龍河以濕地公園面貌呈現,河畔高樓拔地而起,五洲廣場、全民健身中心等各種休閑娛樂設施紛紛進駐,帶動了雞龍河沿岸旅游業蓬勃發展,也使沿岸民眾生活更加幸福。
近年來,濰坊市安丘市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牢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擦亮全市生態底色。堅持“系統治理、流域治理、源頭治理”技術路線,科學謀劃、多維發力,河湖面貌實現根本性改善,水質連年改善。2023年至今,水質指數5.53、同比改善3.8%,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菏澤市東明縣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建設東明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經過近幾年持續修復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據統計,東明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現有100余種鳥類,近年伴隨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濕地內鳥類品種、數量持續增多,呈現出一幅人與鳥類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