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脊太行山自北向南綿延奔涌,行至今日河北大茂山處轉而西折。
石材網了解到,河北的“曲陽”,正是因居于此山曲之南而得名。自戰國初期歷千年風雨洗禮,曲陽的石雕、定瓷不斷傳承與發展,也成為當地響當當的名片,為曲陽帶來“中國雕刻之鄉”和“中國五大名窯”的美稱。
石雕藝術的傳承
縱觀當下,曲陽石雕遍及全國,如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面有8個歷史題材漢白玉浮雕,都是曲陽石匠的杰作。 “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說起打雕刻,人人有一手。”這是曲陽流傳的俗語。走進曲陽,隨處可見精致的石雕作品,風格獨特,頗有神韻,令人嘆為觀止。
曲陽石雕多用當地的白石為雕刻材料,其質地溫潤,純凈細膩,既易受刀,又耐風化,被稱為漢白玉。自西漢以來,曲陽匠人因時而創作,應運而發展,在佛教造像、宮殿陵寢,乃至新中國大型紀念工程等諸多領域進行石雕創作,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續兩千余年而長盛不衰。
1995年,曲陽縣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雕刻之鄉”;2006年,曲陽石雕更是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曲陽石雕一直深受大眾歡迎,不僅在國內市場銷量好,還遠銷海外。
定瓷發源地
曲陽不僅以石雕藝術聞名,還是定瓷發源地。據了解,定瓷是一種非常著名的傳統工藝,它源自河北省曲陽縣,因曲陽古屬定州而得名。定瓷燒制始于唐代,北宋時期進入鼎盛,后定窯毀于元代戰亂,燒制技藝也隨之失傳。盡管傳統燒制技藝失傳,但在曲陽一帶,民間粗瓷制作工藝一直延續下來。20世紀70年代,在陳文增、藺占獻、和煥等老一輩工匠藝術家的反復試制下,歷經數十年悉心鉆研,終使定瓷燒制技藝重獲生機。
記者走進定瓷遺址及定瓷孩兒枕周邊文創產品展示區,不僅被眼前精美的作品深深地吸引。這些創意產品的靈感,正是來自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孩兒枕。與“白瓷鼻祖”邢窯的純凈不同,定瓷瓷質細膩,釉色潤澤如玉,定瓷的“白”透著一抹溫潤的黃,給人以溫柔恬靜的美感。它的修飾多用印花、刻花,線條流暢簡潔,清淡雅致。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