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河北靈壽縣,這是石材貿易商都不陌生的地方。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靈壽縣依托太行山脈豐富的石材資源,逐步發展成了一個綜合性的石材產品加工基地,
石材之鄉也曾一度成為當地人出門自帶的名片。
后來,當地石材產業在迅猛發展過程中,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破壞。自中央狠抓環保問題以來,石材商戶們就有了初步認識,只是當時沒有統一規劃與指導方案。自去年停產限產后,不少商戶在環保上狠下功夫,加大投入進行技改提升,開展硬化地面和增加綠植,及灑水除塵等一系列舉措。
今年9月份以來,相關部門提出具體要求后,當地石材企業及員工更是積極配合,持續硬化地面,增加綠植面積,安裝防塵網,粉刷墻壁等,讓石材工廠更為干凈美觀,切實成為合格、成熟的石材加工企業。
本以為跟著政策走,做好整改升級,等拿到手續后就可以正常生產運行了,誰都沒想到突然接到了取締通知,而且是整個行業的取締,一時間,大家心亂如麻。難道一年來的資金投入,幾十年的心血就這樣付之流水?
慌亂之外又迎來可靠消息:取締之后從新規劃石材工業區,屆時由開發工業區的開發商統一管理。這是所有人又坐不住了,自己花了大力氣大價錢整改好了, 憑什么又讓拆了,再去規劃,還是在原地做石材。 一方面拆了重建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石材商戶進入園區又要看開發商臉色,聽他們安排,豈不是搞壟斷!義憤填膺之際,就發生了整個行業去政府討說法的一幕。
不管如何,最后領導還是給了大家一個合理滿意的答復,問題算是得到了初步的解決。
事實上,靈壽縣石材行業發展頗有前景。靈壽與山西只有一山之隔,但溫度卻相差甚大。在山西,
石材企業每逢冬季,其生產進度便受溫度影響而被迫降低,且生產工藝也相對落后。再看靈壽縣,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石材加工,加之行業發展時間較長,生產工藝較成熟,從本地石材到別省進料再到進口石材,無論是建筑材料還是墓碑、臺面都已經具有規模。如果有關部門合理引導與規劃,作為石材來料加工基地,靈壽縣依然可以保持這一榮譽名片,且有望再創產業輝煌!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