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是如今建筑裝飾領域的常用材料,它有著天然的紋理與質感,表面處理效果多樣,用于室外大氣、不失本色,從地鋪、景觀石到外墻等,應用廣泛;用于室內,可與金屬、木頭等多種材料搭配,奢華內斂,有力提升了裝飾品味。相較于其他裝飾材料,石材結構堅硬,能抵抗重物撞擊與摩擦,且使用壽命長,性價比極高。
盡管石材應用的確普遍和久遠,但這并不代表石材是無懈可擊的。在石材實際應用中,環境中依然有許多能對其造成腐蝕破壞的因素。因此,不是選擇了石材作為裝飾材料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要盡量延長石材使用壽命,保留裝飾效果,了解這些破壞因素,并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常見破壞因素:
1.水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但對石材而巖,水卻是萬惡之源。因內部多孔結構,各種石材產品都容易遭受水的侵蝕,產生各種各樣的石材病變,如使得碳酸鈣等成分流失使得石材失去光澤,或使得石材內部形成凝膠體從而產生水斑現象,或使得內部的鈣質成分被帶到石材表面,形成白化現象,或使得石材中的鐵質生銹,形成銹斑現象。
當氣溫較低,一旦溫度降到0℃以下,石材中的水分就開始結冰,體積發生膨脹,最終致使石材破裂,出現凍損現象。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水還會導致微生物滋生,也會對石材造成破壞。
2.酸雨
因石材的耐用性,世界各地有不少偉大的石材建筑和雕刻保存至今。但大部分遺跡細節已是模糊不清,這罪魁禍首就是酸雨。
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氧化物和雨水結合,會使得水的酸性增強,更具有腐蝕性,這就形成了酸雨, 對對石材尤其是碳酸鹽石材損害極大。下酸雨時,石材中的碳酸鈣會和含有二氧化硫的酸雨發生 化學反應,產生硫酸下,部分會進入石材縫隙,在石材表面“結殼”,然后逐步退羅,影響石材幕墻的裝飾效果并帶來安全隱患。
3.工業煙霧
煙霧是潮氣、灰塵和各種化工燃料燒物的混合物,嚴重的工業污染和汽車廢氣排放以及閉塞的大氣循環是工業煙霧形成的主要原因,這種煙霧不僅對生物有傷害性,對石材裝飾和建筑都有很強的腐蝕性。
4.生物
相較于其他破壞因素,直接由生物或其代謝物造成的石材侵蝕要小的多。但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對石材的侵蝕破壞,依然是不可忽視的。生物代謝的產物溶在水里會提高水的腐蝕性,同時,生物還會促進礦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促進巖石分解。
未加防護的
石材,其表面更容易吸附生物,如藻類、細菌、地衣等,進而發生生物降解作用,對石材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此外,還有一些如爬山虎、常青藤等植物,可從石材裂縫處長入,造成石材應力的破壞。
綜上,造成石材被腐蝕的因素極為常見,且各種因素并非孤立存在的,所以在實際應用中,要結合實際環境,采用合適的方式展開石材養護,有效減少石材腐蝕與破壞。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