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福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漳州長泰的林墩礦石資源豐富,是全國最大的G654芝麻花崗巖石材生產基地。在石材發展的鼎盛時期,這里有八成人口都是該行業的從業人員。
久而久之,礦產資源在日漸粗放式開采中,造成地陷、水干、樹死、水土流失等問題。那時的林墩,到處可見散、亂、污的石材加工廠,切割石塊的噪聲日夜不停,粉塵滿天。引得附近居民投訴連連,領導層也是十分重視環保問題,深知產業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從2019年3月開始,長泰正式開啟了石材產業大整治、推動綠色轉型的新篇章。
近幾年,質檢過程中連續有環保不達標的企業,被迫限期關停整頓,那么遇到這類問題,該如何引導大家向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等產業轉型呢?我們希望這些企業不碰生態紅線,又不踩法律底線。長泰區人民法院在林墩工業區設立服務民營企業法官工作室,選派資深法官參與
石材企業綜合治理,針對項目合作協議、招標方案等事宜給出專業意見。
人民法院報報道,在這場轉型之戰中,全區共有1342家石材加工企業關停,但無一因拆遷引發訴訟。為了讓當地村民在關停石材加工企業后仍可謀生,長泰區串聯起一、二、三產業,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早些年,林墩辦事處從外地引進了一家建材環保企業,主營業務是將廢棄石灰粉加工成建筑建材,實現廢物再利用。因對政策法規不熟悉,企業當時與政府簽訂的協議有瑕疵,此后在工業用地審批上一度受阻,預付土地款也無法退回,發展遇到了難題。
“企業犯難時,是法官給我們支了招,解開了這個結。”企業主林水興介紹道。經調解,企業順利拿回了土地預付款。同時,在法院與政府部門的聯動協助下,這家公司依法依規重新申請辦理了企業工業用地,順利取得總面積38223平方米項目工業用地使用權……
走基層、看礦山、訪礦點,青山綠則萬物生。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王珩告訴記者:“各地礦業企業轉型升級的背后,彰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入人心。”在推進礦山變青山的生態治理中,福建省三級法院始終堅持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以法治的力量服務礦產生態修復,讓
礦山復綠、產業發展生金,進一步擦亮八閩山水生態底色。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