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如何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富民強村是全國各地都在探究的問題,對此,翻開安徽廣德市新杭鎮的工作成績單,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據有關數據統計,2022年,新杭鎮完成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共計3936萬元。全鎮18個村(社區)率先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大關,11個村(社區)突破100萬元大關。新杭鎮在鄉村振興這條大道上蹄疾步穩,步伐越來越堅定。
放下石材碗,生態賦能引領綠色崛起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曾經只是古詩詞描繪的景致,如今已在新杭鎮合興村成為了現實畫面。酷暑夏日,亦是花期來臨,合興村的百畝荷花競相開放,別有一番風韻,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光打卡,如此流量也帶火了當地的農家樂。
然而,很多人都不會想到,此前這里是粉塵漫天的石材廠。在這里開農家樂的陳永術在村里經營
石材多年,石材業曾是很多村民安身立命的本錢。
合興村黨委書記龍元輝告訴記者,依托石材當地富集的石材資源,石材產業一度粗放發展,村集體經濟也曾實現高速發展,但代價卻是高耗能、高污染,生態破壞殆盡。為徹底斬斷污染,痛定思痛,自2018年,合興村狠下決定關停了33家非法大理石材廠,并在原廠址上進行生態復墾,全面修復生態環境。破而后立,合興村大力發展當地“夏賞荷花秋賞菊”的“兩花”經濟,成功放下了“石材碗”,吃上了生態旅游飯。在2022年,村集體收入達120萬元,著實蹚出了一條綠色崛起之路。
村企合作,盤活石材廠、荒山等閑置資產
石材產業被擱置后,留下了荒山荒地、閑置房屋,但這些看似“雞肋”的資產如今正在成為鄉村振興新的助力。近年來,新杭鎮路東社區通過租賃、轉包、整合等方式,全力盤活低效閑置資產,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致力于讓“沉睡資產”變為“增收活水”。
伴隨產業結構調整與市場變化,鎮域很多老牌工業企業如路東社區曾經輝煌的大理石廠都陸續退出了歷史舞臺。通過轉包租賃,這座老廠房被社區以評估出的金額年收益10%的方式將其對外招租,每年為集體增收4.8萬元,煥發出了新生機。
路東社區負責人表示,除了大理石廠,我們社區還將900畝路東林場以及其他山場對外租賃,年收益達到11萬元。出租茶場,年收益約2.7萬元。掛網拍租社區老辦公大樓,年收益約13萬元等。此舉不僅有效解決了閑置資產難以用于增收的難題,同時壯大了社區集體經濟,促進村民增收。
依托特色產業振興,匯聚強大動能
新杭鎮曾經除了大展石材產業,茶葉也是當地一大特色,但“基礎差”、“矛盾多”、“產業薄弱”曾一度金雞籠村甩不掉的標簽。很長時間以來,因交通不便和加工能力的不足,村民們守著9000余畝的茶山,卻無法形成規模效益,實現富裕一方。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2018年,剛剛上任的村黨總支書記楊廣奇下定決心改變現狀,立足當地萬畝茶園優勢,堅持產業強村、茶旅融合”的發展定位,牽頭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建立茶葉交易市場、動員新修茶山道路、注冊專有特色品牌,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管理模式,2022年,茶園
年產值達1.2億元。
從后進村到模范村,從基礎薄弱村到產業發展強村,從“0”元的空殼村,到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10萬元的鄉村振興樣板村……短短幾年時間,新杭鎮金雞籠村緊緊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不僅鼓起了茶農的“錢袋子”,也讓村集體經濟發展“錢景”廣闊。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