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材網獲悉,貴州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指出,要堅持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圍繞修復高原生態屏障、保障流域生態廊道、提升城鎮生態品質、維護生物多樣性四項重點任務,貴州省全面部署了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目前,貴州已全面實施完成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今年著力完成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清水江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5500畝。明年,將實施完成苗嶺山脈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項目。
?“山水工程”,提升大地“顏值”
黔金絲猴僅棲息在梵凈山區域,且基本集中在梵凈山北部區域。但近年來面臨棲息地破碎化、人為活動頻繁、森林演替方向改變(竹林泛濫)、同域分布藏酋猴競爭、全球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威脅因素影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冉景丞表示,要維持梵凈山區域黔金絲猴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穩定,科學合理建設生態廊道非常必要。
今年以來,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圍繞梵凈山所在的印江、松桃和江口三縣,啟動了環梵凈山核心區北部7個生態廊道建設,這也是梵凈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的重要組成。
截至10月底,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完成工程績效指標超92%。項目全面完成后,區域森林覆蓋率將提高至63%,土壤流失量年均可減少30萬噸,廢棄礦山修復率達100%,中度以上石漠化治理率達15.49%,耕地質量顯著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重要進展。
世界石材網獲悉,在2022年底,“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貴州開展的烏蒙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名列其中。
礦山修復,青山重煥生機
在凱里市大風洞鄉碗寨村歷史遺留礦山,屬于苗嶺山脈地區的一處歷史遺留礦山。挖山采礦留下的荒坡,通過覆土土壤培肥,提升有機質含量,達到了種植條件,項目共完成復墾面積2.3萬平方米,復綠面積2673平方米。生態好了,村民們開始發展水稻、經果林等特色農業,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碗寨村露天開采鋁土礦坑的生態修復,是苗嶺山脈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項目帶來的一大成果。
作為礦產資源大省,貴州采礦歷史悠久,歷史遺留礦山面積大、分布廣。而苗嶺山脈地區涉及的黔東南州、黔南州相關區域共有1.7萬畝的歷史遺留礦山。2022年,全省成功申報苗嶺山脈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項目,獲中央補助資金3億元,目前累計治理面積完成率已超過六成,項目將在明年全面完成。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