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世界石材網獲悉,昨日, 首屆福建地質古生物科普論壇暨中國石材產業與地學融合發展研討會在南安舉行,來自國內的一批中國古生物、地學界頂級專家代表參與研討。
會上,國內領先的石材企業——英良集團代表行業發布了中國石材產業與地學發展融合倡議。這是國內首個將石材產業與地學相融合的行業倡議,也標志著福建率先打開了石材產業與地學的交流窗口,探索傳統產業在科技應用領域升級的新可能。
石材業與科研“擁抱”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為了有效推動省地質古生物學研究、科普及旅游的開展,此次國家級行業科研間的深度交流在位于南安的中國首個石主題自然歷史博物館進行,博物館正是傳統石材產業通過科普實現創新發展的現實載體。
在研討會現場,中國石材產業與地學發展融合倡議的發布者,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表示,一塊精美的石頭,一個承載億年自然科學史和百年人類文明史的產業,插上科學科普的翅膀,定能成就一個產學研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劉良在行業內創新提出了石材產業與科研的“三擁抱”概念:三擁抱”首先是擁抱自然科學。用科學思維拓展產業的內涵與價值,石材所承載的是地球、生物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石材產業可以借助科學這把金鑰匙,賦予石材更多內涵與價值,由此提升產品價值。
第二是擁抱科普,每一款石材品種的推廣都是一場科普的過程,以產業博物館的形式,以科學的語言來普及石材知識,可以更好地助力產業的市場開拓??破詹粌H可以走進博物館,同樣可以走進產業,走進消費者。
第三是擁抱人才。專業的地質學人才才能找到最優的礦山資源,才能更好地指導石材加工及營銷工作和石材維護保養問題。
福建考古方興未艾
世界石材網了解到,福建古生物學發展在近年來取得了不少新突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福建發現了世界四大琥珀生物群之一的漳浦生物群;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合作首次發現福建恐龍記錄——上杭恐龍足跡,還有在南平市政和縣發現首個鳥翼類恐龍——奇異福建龍等。可以說福建古生物學迎來了新的發展高潮。
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表示,這些古生物的發現不僅可用于研究,更要用于科普,而博物館便是最好的紐帶與橋梁。期待通過這次活動,在福建省非國有博物館龍頭企業里運用好、發揮好、傳播好博物館館藏的研究與科普價值,拓展人才培養空間,讓博物館更好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安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園,更是宣傳一座城市產業故事、產業發展進程的重要場所。
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專家委員會主任劉嘉麒表示,在非國有博物館中,能將產業與地學進行如此緊密聯系的并不多見。在其看來,未來,博物館與產業之間還有多種合作的可能。
劉良坦言,每個周末都有不少參觀者走進博物館,十分令人欣慰。而且今年雙節期間,博物館還與廈門科技館合作,推出恐龍主題展覽,吸引了數以萬計人次的關注。 他表示, 英良以石材產業作為切入口、經過數年努力打造的石主題博物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市民的科普認知度。通過深入研討會,企業還將向石材產業從業者及更多相關人群普及相關知識。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