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石材網獲悉,10月24日,我市召開2023年黃岡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的相關情況。
據介紹,自2016年以來,中央和省級對我市共開展了6次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了督察意見5次,指出了200個問題,近期結束的第二輪省級督察尚未反饋。從問題類型看,前5次督察共涉及水污染問題71個、大氣污染問題14個、土壤污染問題9個、生態破壞問題14個、其他問題92個;從整改責任來看,涉及11個縣(市、區)和46個市直單位。為推動問題整改,市委市政府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從嚴從細制定《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任務清單》,堅持一個問題一套整改方案、一名責任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抓到底。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200個反饋問題共完成整改179個,達到序時進度17個;5次督察交辦1264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辦結率達到100%。
其中,麻城市白鴨山石材開采行業環境整治情況如下:
工作進展
(一)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成效初顯。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中涉及麻城石材產業的6個問題已整改銷號5個,剩余“第57號問題”已通過麻城初驗、市級自驗,待省級驗收后即可銷號。2022年12月,國家長江警示片整改順利通過省級驗收;今年4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認為“麻城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明顯”;7月8日,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表示“礦區整改成效很好”,認為麻城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二)環保整改催生產業變革。近三年來,白鴨山礦區累計投資3.5億元,完成礦山復綠5400余畝,基本實現“應綠盡綠”目標;投資1.2億元,打造帶防護欄的高標準示范路13公里,礦山清潔生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三)產業質效持續優化提升。2022年,165家規上石材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91億元,占麻城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1.1%,稅收突破10億元,帶動直接就業近5萬人。今年1—5月份,新增規上企業13家,總數達到178家,實現產值87.73億元、稅收5.1億元。華建石材進入全省上市后備“金種子”名單。
主要做法
1.樹牢綠色發展理念,以理念之變催生思路之變。一是堅決扛牢政治責任。壓實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切實守牢生態環保底線;二是堅持綠色發展之路,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石材產業發展始終;三是強力推進問題整改。
2.整體推進系統整治,以精準之策提升治理之效。一是堅持系統觀念“治水”,在全國石材礦山率先建立污水治理“三級截污”系統;二是堅持綜合施策“治塵”,投資進行技改,對荒料運輸車進行編號管理,引導石材企業購入新型罐式尾粉運輸車 ,杜絕道路拋灑揚塵;三是堅持精細管理“治園”,四是堅持市場思維“治粉”。招引培育5家尾粉處理企業和6家邊渣尾料處理企業,實現尾礦資源的深加工處理和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杜絕尾粉污染。
3.科學推進生態修復,以機制之新凝聚合推之力。一是健全規劃制定實施機制,聘請中國環境科學院等專業機構,嚴格對標綠色礦山創建標準,編制實施創建工作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健全生態修復投入機制,通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修復式治理”等方式,加大生態修復投入力度;三是健全采礦權整合機制,編制實施礦權整合規劃方案,將白鴨山礦區現有11宗采礦權整合為8宗,進一步規范礦山開采秩序,優化開采布局;四是健全常態巡查機制。建立環保、林業、應急、自然資源、科經、公安等部門聯動監管機制,每季度對石材企業開展一次生態修復、安全生產等綜合檢查,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