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日前,山東濱州惠民縣與來自浙江衢州的項目投資團隊就投資12億元的年產10萬噸礦山設備耐磨配件及精加工項目進行了簽約,該項目是惠民縣礦山設備產業延鏈補鏈的關鍵,也是惠民縣礦山設備智造產業強根筑基的重要抓手。
據了解,惠民縣胡集鎮一直有做礦山設備配件——篩網的傳統,主要用于礦山開采的洗砂、篩分環節,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積累,篩網銷售網絡遍布全國。但這個產業在惠民縣的發展也存在著突出問題:產品單一、大多是小作坊經營模式,伴隨我國經濟發展與環保要求的提升,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日漸明顯。談及胡集鎮礦山設備制造發展歷程時,惠民縣胡集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馬增輝說,因外部形勢所迫,小型的沙場和洗砂廠逐漸被大型央企、國企城投公司的砂石場取代,當他們采購生產線時,明確表示鎮里這些小企業所做的設備在品質上不達要求,甚至連投標資質也沒有。
小篩網“篩”出大產業據報道,近年來,惠民縣立足礦山設備制造產業優勢,堅持在招商引資、企業培育、優化服務上狠下功夫,目前行業所屬企業達到50多家,產值達到4億元,帶動當地群眾4000人次就業,同時產品類型由原來單純的篩網生產逐步向破碎機、振動篩等多品類延伸,成為全國主要的礦山設備生產基地。
而與此同時,伴隨胡集鎮越來越多小微篩網企業的增加,分散經營、單打獨斗、小作坊經營模式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胡集鎮黨委政府為了讓篩網這一傳統產業形成凝聚、抱團闖市場,積極組織當地企業先后到浙江、四川等篩網產業發展更為標準化、更為成熟的省市縣考察,學些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模式,并推動胡集鎮礦山設備制造產業商會迅速成立,為當地篩網企業抱團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不僅要促進企業凝聚,更要將產業集聚。為此,胡集鎮大力規劃建設礦山設備制造產業園區,并積極鼓勵、引導當地篩網及礦山設備制造企業入園發展。同時,積極展開人才引進與技術引進工作,力求政策扶持,不斷延伸礦山設備制造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聚,加快體系完善壯大。
為著力解決當地礦山設備企業分散、不集中,低端化競爭較明顯等問題,胡集鎮規劃建設占地500多畝的礦山設備智造產業園區,并按照規劃高端、招商精準、項目集約、配套高效“四型戰略”模式,
通過園區實現礦山設備智造產業提檔升級,在惠民縣走出一條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智能化改造的新路子。
衢州市山東商會會長、浙江立炙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個永是胡集鎮石槽朱村人,經過多次的洽談交流,此次,由王個永率領投資團隊到胡集鎮考察,并落地年產10萬噸礦山設備耐磨配件及精加工項目。
他坦言,惠民縣有著礦山設備配件銷售之鄉之稱,有兩三千名銷售員的銷售團隊,在全國各地所有的礦山開采工業,都有山東惠民的礦山產業配件的身影,這是他被項目吸引并前來洽談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胡集鎮礦山設備制造產業園一期投資5億多元占地72畝的園區正在建設中,待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億元,年創稅收2000萬元。后續將投資12億元建設400多畝產業園,緊鄰高端鋁產業園,魏橋可以為礦山設備企業提供低于市場價的電力,全力支持鎮域礦山設備制造全產業鏈的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據惠民縣胡集鎮黨委書記王贊海介紹,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產業規模的集聚優勢,瞄準礦山設備制造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的發展趨勢,以科技賦能,促進延鏈生金,著力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礦山設備制造產業基地。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