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保督察在全國各地展開猛烈攻勢,伴隨 針對出現的“一刀切”現象,國家更是全面發力,前有督察后有回頭看,嚴格禁止一系列不作為、形勢主義作風,旨在推動石材礦山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而不曾想到針對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與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也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
據悉,在2021年4月,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督察發現:岑溪市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不力,對花崗巖礦山整治缺乏整體謀劃,綠色礦山建設流于形式,閉坑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工作嚴重滯后,粗放開采問題突出,隨意傾倒棄土棄石、洗砂廢泥等現象普遍,礦區及周邊晴天塵土漫天,雨天泥水橫流,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
梧州岑溪市作為全國最大的花崗巖生產基地之一,花崗巖石材開采有30多年的理石。目前,全市探明的花崗巖儲量達2121億立方米,涉及31座礦山,其中小型礦山16座。通過督察,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廣西采石行業造成的揚塵、廢水污染及生態破壞問題極為嚴重,也深受當地群眾詬病。在2017年,梧州制定了《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梧州市整改方案》,明確要求對岑溪花崗巖等礦產資源開采企業進行全面整治,同時明確提出,在2018年底前完成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和尾礦庫廢渣清理整治工作,2020年底前恢復已被破壞的礦山生態環境。而本次督察發現,岑溪市花崗巖礦山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群眾投訴不斷。
岑溪礦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粗獷開采,生態破壞嚴重。岑溪市31座花崗巖礦山中有20座未嚴格按照開采設計進行階梯型開采,還有礦山“開膛破肚”不分層垂直剝離,一些開采面垂直落差甚至達上百米,造成山體嚴重受損,復墾難度大,安全隱患和地質災害均突出。直至2019年7月,岑溪天馬石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口花崗巖礦發生山體崩塌事故后,岑溪市才著手進行排查整治。
據了解,岑溪市康利石材有限公司花崗巖礦采取“一面墻”方式開采,花崗巖礦體利用率僅為20%左右,約80%
成為廢土廢石。督促組現場抽查了9座礦山中,只有一座按規范設置了棄土棄石場,其他均將廢土廢石從開采區域直接傾倒,致使礦區外大量植被被毀,也因沒有采取有效的降塵抑塵和水土保持措施,周邊塵土飛揚,水土流失,嚴重影響周邊民眾生產生活。另外,岑溪市自石材產業發展30多年來,歷史產生的廢土廢石積存總量達1億多噸,大多直接沿山體、溝谷等區域隨意丟棄,影響周邊生態環境。近兩年來,岑溪雖然大力推進礦山固廢綜合利用,但仍缺乏有效監管,還有一些礦山固廢綜合利用企業直接沿山體傾倒洗砂廢泥。
二是放松標準,綠色礦山創建流于形式。在2019年3月,岑溪市出臺《關于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提出到2020年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但截至2020年底,31座花崗巖礦山僅有10座完成了綠色礦山建設任務。同時,督察人員現場抽查其中2座,發現所謂“綠色礦山”連最基本的開采規范和生態環保要求都達不到。
例如,岑溪市糯垌大福花崗巖礦于2020年9月獲批梧州市市級綠色礦山,考核評分為84分,督察組現場核實情況與梧州市考核情況卻是大相徑庭。考核意見指出礦山綠化率達到85%以上,現場核實綠化率不足20%;考核意見指出廢水經處理后循環使用,現場核實發現地面污水橫流,污水處理設施形同虛設,在礦山下游形成“牛奶塘”;還有岑溪市三堡紅大石材有限公司三堡天井沖花崗巖礦于2020年8月獲批梧州市市級綠色礦山,考核評分為90分,考核意見指出礦區及周邊自然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現場核實發現其廢土廢渣直接傾倒至山谷,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事實都與考核情況嚴重不符。
三是缺乏統籌規劃,整治工作僅浮于表面。在2017年梧州市和岑溪市雖然在整改方案中都對岑溪市花崗巖礦山提出了整改要求,但綜合整治缺乏總體謀劃部署,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存在畏難情緒,整治工作推進緩慢。礦山企業整合力度弱,有6座礦山低于規劃要求的小型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同時,閉坑礦山環境治理恢復推進不力,全市11座閉坑礦山無一開展環境治理恢復工作。
2019年9月,自治區應急管理廳要求強化整治采石場“一面墻”違規開采行為,但梧州市和岑溪市對相關整改工
作統籌指導不夠,監督管理不力,整改中一些礦山企業顧此失彼,為解決安全問題又引發新的生態破壞問題。例如岑溪市永裕石業有限公司永裕花崗巖礦為降低垂直面高度,在2020年就三次非法占用林地進行邊坡建設,并且邊坡建設產生的廢土直接傾倒,導致礦區周邊水土流失嚴重。
綜上分析,梧州市委、市政府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重視不夠,對推進石材行業整治工作缺乏責任和擔當,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監督指導缺位。岑溪市委、市政府對花崗巖礦山綜合整治工作重視不足,礦山資源整合力度不夠,閉坑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工作推進不力,創建工作浮于形式。對此,督察組將一進步核實情況,做好后續督察,推動石材礦山行業的整治修復與綠色礦山建設切實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