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5日,武漢市舉行了關于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全面聚焦武漢新港推進
航運中心的建設狀況。據了解,武漢將打造內陸地區最大的水鐵聯運基地,規劃用3—5年的時間,萬實現武漢新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00萬標箱,致力于打造內陸“新沿海”。
在2020年,武漢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96萬標箱,占比湖北全省總量的85%,其中汽車滾裝吞吐量超過100萬輛,成為全國第三、內河最大的汽車物流分撥中心。
武漢新港管委會副主任李瑛在發布會上表示,在未來,武漢新港將以陽邏港為核心,以經開、金口和花山港為輔助,咸寧、鄂州、黃岡、黃石四市港口為補充的集裝箱港口體系,通過新建、改造及擴建一批集裝箱泊位的方式加快陽邏國際水鐵聯運二期工程建設,實現在今年8月試運行。
除此之外,武漢還充分利用航運大進大出的物流特性,將以武漢至日本、武漢至徐州(淮安)等航線為試點先運行,推動與日本展開江海聯運項目合作,引入更多航運龍頭企業,深化與中遠海集團、中谷海運集團等戰略合作,以此推動糧食分撥貿易中心的建設。
武漢將立足近洋直航開辟國際貿易新通道,打造一條中西部地區最佳的出海口,計劃在2021年開辟武漢至寧波舟山直達航線、武漢至東北沿海航線,爭取在2022年逐步實現江海直達的航線,打造以集裝箱為主力的“天天班”。
據介紹,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項目,是國家長江干線港口12個鐵水聯運設施聯通項目之一,項目總占地852畝。該項目展開試運營后,達到“船舶靠港、火車進站、集裝箱互送”的標準,真正實現鐵水聯運無縫銜接,從此處水運可以連接海上絲綢之路,陸運鐵路也可以直接通往達歐洲以及中西部地區。
在以后,武漢還將立足該項目,運用5G等新技術打造智慧港口,進行港區5G網絡、北斗定位系統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鋪設,還有智能閘口系統、智能理貨系統、集卡全場智能調度系統、場橋遠程操控系統建設,全面推動港口的智能化操作,促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