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訪位于福鼎市白琳鎮金山石材產業區,獲悉產區內的廣富石業有限公司新廠房成功通過總驗,進入正式投產階段。
廣富石業負責人周朝湖告訴記者,跟原來相比,新廠房的外觀、設備都有很大的變化,現在整個廠房有4條流水線,可以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清潔化生產,年產值從原來的100多萬躍升至1000多元,效益大大提高。
據了解,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種后來被命名為“福鼎黑”的玄武巖,在福鼎白琳鎮大鄣山勘探發現,由于質地優良,深厚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因此掀起了一股福鼎黑石業開采與加工的熱潮,也帶動了20多個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市場份額高達80%,占據全國黑色市場的大半壁江山。白琳鎮也因此被譽為“玄武巖之鄉”,成為“中國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
然而福鼎黑產業的發展并未長盛不衰,因長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模式致使產業價值鏈片段化嚴重、經濟效率低下,同時工業園區造成粉塵飛揚,噪聲擾民,污水未能穩定達標排放等生態問題突出。
在2018年,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契機下,福鼎應勢而謀,充分發揮政府引導服務的功能,帶動當地石材企業主積極作為,
對產業園重新規劃設計,“拆舊建新”,著力推動石材工業區的轉型升級發展。
白琳鎮黨委書記陳建洲介紹,歷經三年不懈的努力,已將全鎮348家零散加工廠整合成28家標準化企業,園區面積由655畝整合至400多畝。目前22家企業已完成主體廠房建設,竣工投產;5家企業正在抓緊建設;園區基礎設施也在全力推進中。預計全部投產后可創造年產值15億元,直接帶動就業1.2萬人。
新建的廠房為半封閉式生產車間,引進了工業污水回收循環利用系統,實現生產污水零排放、固廢回收利用,同時還新增了降塵、降噪等設施設備,
推動石材產業從從粗放式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并致力于打造覆蓋閩浙邊界一帶的石材加工交易中心。
康達石材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初峰坦言,公司的生產設備也在更新,如紅外線、刀片機等,可以實現清洗、打磨、烘干“一條龍”生產,極大節省了人力,效率更高、生產更安全、質量更穩定。
當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工業發展的共識與自覺行動。在接下階段,將對金山石材產業區的整個環境衛生、綠化美化等工作,
進行再提質升級,確保園區真正實現環保、綠色、科技的標準,加快構建現代標準化石材產業園,推動全鎮石材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