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切實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是省黨代會報告重點關注的領域。圍繞這些方面,泉州積極性響應并作出行動。南安石材行業就是一個例子,如今正立足產學研合作的方式,著力推動石材產業數字化、綠色化水平的提升。
說起石材行業,粉塵大、噪音大、能耗大是不少人的一貫印象。而現在,在南安水頭的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的這間實驗室內,石材加工是“安靜而低調的”,技術人員只要點擊下按鍵,六軸機械臂便按照既定的程序在石板材上進行精細加工,很快,呈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件石材藝術品了。
南安水頭的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成果備受各界關注,也吸引了不少記者前來探訪報道。
華僑大學制造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史宏偉告訴記者,以前石雕行業都是純手工雕刻,不僅有較大的粉塵污染,而且人工成本也大。對此,我們就開發了六軸機械臂來代替人工來進行雕刻,它的效率有很大提升,同時
該機器的靈活度也加大,可五軸加工,精度也更高,加工產生石粉還可以統一回收進行3D打印,實現了對廢物再利用。
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石材基地,泉州石材出口量占據全國的60%,南安的水頭以成為全國最大
石材進出口基地及石材物流中心。各項數據都呈現了南安石材行業的成績:南安市共有石材企業1600多家;在2020年,南安石材行業累計完成規模產值高達730多億元;今年上半年,南安共有27個石材企業組織實施技改項目。
致力于以產學研合作加快石材產業數字化、低碳化發展的步伐,在今年7月份,南安與華僑大學攜手合作,推動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南安水頭落地,自此,
華僑大學不斷在石材加工技術方面與水頭石材產業進行對接和提升。針對石材行業加工后產生的大量廢棄石粉、石塊,研究院已著力開發出了石粉材3D打印技術助力石粉低碳化處理。
華僑大學制造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陳委員向記者介紹了一款擠出式的3D打印設備,將石粉還有陶泥、粘土混合之后,通過擠出的方式,實現你想要的形狀,可以作為裝飾品,也可以作為其他的實用性的用途,如花盆、盆栽之類。這樣不僅有效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也可對石粉高效利用,并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一舉多得。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