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石材人我們早已不陌生了,對于這類實干型的企業家,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總能看到一股拼勁和執著,給我們一些精神的食糧,也看到每個人成功背后都是一番辛酸。今天要給大家介紹是一位溫州石材人,在非洲尼日利亞卡諾州獨自闖蕩12年后,拿下20座礦山的故事。
面對國外復雜國情,綁架是經常的事情,如此惡劣的情況,他的石材生意如何做,而且還一做就是12年,將礦山經營年產值上億,擁有如此傲人成績?我們跟隨記者的采訪進行一番探究。
創業期:舉債投資采石場,與死神擦肩而過
徐贛安是溫州泰順縣大安鄉洪嶺頭村人,出生于1985年,大學時在江西財經大學修國際貿易專業。
在200年,以翻譯身份隨公司到尼日利亞進行考察自來水項目。他回顧,做了一年公司領導不看到那邊的市場,工程就撤了,但他發現當地正在大力興建基礎設施,石材需求量大,他果斷留了下來,舉債投資采石場。
但創業之旅注定是不順暢的,剛開始剛開始,徐贛安在施工現場與工人們同吃同住,但四五月份天氣太熱,大家實在受不了,把床擺在院子外面,一覺睡到天亮。但不曾想因為晝夜溫差大,他得了肺炎,非常嚴重險些喪命。
在開始經營的半年,無任何利潤,加上當時還要花大價錢來租賃設備,投入的錢相當于全部打了水漂。甚至到了吃飯都沒錢了,那時候有部分股東打起退堂鼓,想把采石場賣掉,徐贛安堅持不賣,他努力找客戶,幾個月后,終于找到當地一家公司,經過多次溝通,才以較低的價格說服對方訂購了一大批石材。那筆生意,可謂是一筆救命的錢。自那以后,他的生意逐漸走上正軌,到了第二年,外債還清,采石場的生意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發展期:遭遇員工被綁架,果斷放棄高利潤礦山
苦過之后便是甜,度過最難的日子后,徐贛安的生意越做越大。截至目前,他已經擁有20座礦山,企業年產值突破億元,擁有中外員工1000多人。
但這20座礦山之外,他放棄了很多能帶來高利潤的礦山。這是關于他在發展階段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曾經在尼日利亞卡杜納州有一座礦山,在他們進場的第三天,就發生了綁架事件,盡管訂單很多,但他果斷放棄了。
還有一次在2014年的綁架,在尼日利亞科吉州一個采石場的辦公室里,他突然聽到礦區有連續響聲,有員工還以為是放鞭炮,他感覺不對,立馬召集員工開車車里,結果清點人數時發現少了一個人,他就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徐贛安趕快報了警,并聯系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經過48小時的談判,才把人質安全救回。
他表示,他把人千里迢迢帶到非洲去賺錢,也要把他們安安全全帶回家。他不斷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對一些存在危險系數的礦山,即便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他也會主動放棄。
發現商機:非洲人考察項目,首選中國
問及成功這個話題,徐贛安笑著說,其實自己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其實如今最令他自豪的不是今天的成績,而是這十多年國外創業和發展建立了一種持久的跨越國界的情感紐帶,每次回國,都會尼日利亞的政府官員、朋友或員工的來電、短信,對他深表感謝。同樣,他也非常感謝這段不一樣的經歷。
而且在他看來,非洲依然蘊藏著巨大商機。就在不久前,尼日利亞吉加瓦州州長要考察制藥設備,首選就是來中國。他表示,如果在以前,他們可能會考慮其他國家的設備和技術,但現在非洲人不管做什么項目,都是首先考慮到中國學習、采購,甚至跟中國人合作,這給中國很多華人華僑提供了很大的商機。
隨著一帶一路和中非合作的推進,中國政府和尼日利亞政府都有很多優惠條款和政策。相信徐贛安的石業也將越做越大,也祝愿更多和他一樣敢拼敢闖的人,吃苦耐勞,去外面的世界發現商機,走出一條不一樣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