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作為國土空間修復的重要內容,自然資源部將全力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修復的工程。
近日,在一場汽摩運動融合比賽在遼寧阜新打響,伴隨馬達轟鳴之聲,各色氣模疾馳而過,而令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比賽的賽道在3年前的原身竟是當地一個露天煤礦的廢棄礦坑。
作為礦山生態治理項目負責人李江波向大家介紹,這個賽道城建設實行“政企合作、產業先行”的模式,以混合
所有制形式,將政府的資源優勢與企業的市場主體優勢、創新技術優勢有機結合,實現礦山生態修復和有效開發利用的目標。
自然資源部表示,目前在河北、江西、甘肅、陜西、貴州、重慶和云南等多個省份都相繼出臺了實施細則,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以參與、合作、特許經營等多種模式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副司長王磊坦言,針對修復工作,就是采用產權激勵政策,通過優化空間布局,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等一些政策包,來有效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修復這個領域,達到企業發展與生態修復兩不誤兩手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