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羅田石材,最為人熟知的是羅田縣白蓮河鄉石材工業園區。而這個石材園區的發展由來確實頗為心酸,我們小小探究一番,可知早年石材產業發展之路甚是坎坷。
羅田石材的發展源于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在1983年老書記范靜文同志帶著利用石材發展經濟的思路開始多方奔走,帶著五組村民范普修,四組村民范成文在老林山第一道橫路處開始,想利用石材發展來推動經濟,但當是科學水平有限,石材開發較為落后,無法將整塊石材進行開發出發,只能開發單個石頭。
此外,道路不通,石材運輸極為不便,加之資金缺乏,銷量也是問題,石材礦山一直難以被大規模開采,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毫無作用。那時候村組干部多年無錢發,每年年終只能適當給點,工資拖欠著,需要建設的基礎設施也沒錢投入,整個村集體可謂收入極為微薄。
在當是80年代確定的萬元戶,王友朋是唯一一個,整個村的收入都不及他的家庭收入,在這種時期,從老書記開始,一代又一代的大坳沖人,圍繞著石材在不斷尋找頭投資人,也憧憬著石頭變成財富!
時光漸漸流走,在歷任村支部村委會人員的努力下,在全村村民的支持下,1989年在李仕書任書記,范根保任村長,王守中任連長的這一班人的推動下,開始開發石材,而由于該處石材成材率低,最終沒有如愿開發利用,1990年停止開采。但村委會一班人始終沒有放棄,堅持尋找石材的發展機會,繼續需求投資商。
在1995年黃岡石材企業寶康帶進了福建惠安與香港合資的瓏桂石制品有限公司開始試探著開發東門頭石材,但當時開采是出口料石料,較為粗礦,而且只是開采荒料,不在我地建廠,將石料運回福建進行加工,那時期使得村里有過萬元收入。
但好景依然不長,轉眼到了2004年,又因多種原因東門頭礦區停止開采,昔日的機聲隆隆消失了,這里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經過三年的停礦后,2007年李家垸開始開發老君廟石材礦區,村里一些人推動引資開發,在決策發展前召開了各種形勢的會議,得到了黨員代表村民一致的支持和贊同,就在2008年引進了福建客商鵬躍石材開始國產石材開采加工,這次石材開采是集開采、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的生產加工廠區,這也是歷經了村里兩三代人四五十年的努力最終才行成了現在的石材企業群,又經過十多年的企業建設,才有了如今的羅田縣白蓮河鄉石材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