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至今,2019年是石材企業飽含血淚的一年,看看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億合公鎮100余家石加工企業的經營之路。
對于在赤峰市這些石材企業,大多是10年以上的老廠了, 占當地就業的90%以上,他們的土地租賃、營業執照以及環評安檢手續齊全,一直兢兢業業,是他們一家的生計生活來源,現如今翁牛旗人民政府8月5號一紙通知要求這里所有企業21號前無條件拆除,否則政府強拆。
這一紙通知下來簡單,對石材企業卻是晴天霹靂,停產斷貨,多年心血就此東流,廠里員工生計也斷了,未來堪憂。
今年,生態環境部發文表示,嚴令禁止“一刀切”,國務院會議也傳達此精神:要利用好審計的利劍,將一刀切的亂作為進行嚴懲,但未實施到位影響的都是那些生死存亡的企業,
據悉,在2006年時期,億合公鎮黨委政府圍繞打造蒙東地區最大的“蒙古黑”玄武巖生產加工集散地的工作目標,進行了招商引資,優化環境來吸引企業,同時政府還根據大理石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創新舉措。
首先, 由政府組織,召集企業進行組建億合公鎮石材聯合會,使信息、資金、技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其次,對采礦資源進行整合,壯大企業實力,使全鎮石材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另外,盤活敬老院閑置固定資產,進行高科技產品生產,延伸產業鏈條,讓石材產業走出新路子。
隨著石材企業的步步發展,作為當地支柱性石材加工業逐步面臨發展瓶頸。一,小個企業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不高,容易被淘汰。二,小型企業準備落后,生產效率低,質量保障不到位。三,產品結構不合理,同質化嚴重,不能滿足當下進步的石材檔次需求。
內蒙古赤峰市石材產業輝煌多年,目前實體企業正因一張通知書下來,形成了一片倒閉潮,當地百姓實在有苦難言 ,向當地政府發起了申訴,希望給這些人們一個讓環境與企業協調發展的路子,給他們生活的來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