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8日通報,福建漳浦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長期不作為、慢作為,石材礦山非法開采問題突出,生態恢復治理嚴重滯后,區域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
面對環保督察,漳浦縣玩起了假整改的花招。當地政府緊急要求礦主復綠,企業將大量盆栽苗木簡單覆土,甚至直接擺放在場地,搞“盆栽式復綠”。漳浦綠地建材貿易有限公司自2014年起在綏安鎮違法開山采砂,2019年7月19日,督察組檢查當天,該砂場直接在砂石、混凝土地面上鋪設草皮,應付了事。現場檢查時,多數草皮已經枯死。
搞“盆栽式復綠”,是假整改的花樣翻新。盆栽苗木是真實的苗木,比石頭上刷綠漆看上去真實。盆栽苗木長勢旺盛,遠遠看去,仿佛綠化的效果不錯。等督察組一走,即可將盆栽苗木移走,省事又省錢。
然而,盡管“盆栽式復綠”騙得了當地政府、污染企業自己,卻騙不了工作認真負責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組人員一到現場,“盆栽式復綠”的假相便被揭穿。漳浦縣搞“盆栽式復綠”,純粹是為了應付環保督察,掩蓋污染真相。漳浦縣搞 “盆栽式復綠”,敷衍整改、假裝整改,所作所為與生態環保要求背道而馳,損害黨和政府形象,是環保治理過程中的形式主義。
搞“盆栽式復綠”,在環境污染治理欺上瞞下、弄虛作假, 背后原因可能很多,但根源在于當地黨委、政府對污染治理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生態文明理念沒有真正入腦入心。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認識不到位,在行動上就可能陽奉陰違,環境保護就會在嘴上說重要,但一觸及GDP增長、財政收入、稅收等現實問題,環保制度就被擱置到了一邊,成為了“稻草人”“紙老虎”“橡皮筋”。
假整改往往與失職失責相伴。福建漳浦縣出現“盆栽式復綠”,說明當地在環保上政治站位不高,主體責任嚴重缺失,對轄區內存在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熟視無睹,不聞不問,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陽奉陰違,甚至突擊整改、假裝整改。對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漠然視之,敷衍塞責。
對“盆栽式復綠”等假整改行為要嚴厲問責。出現“盆栽式復綠”,表明一些地方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不少頑瘴痼疾要治。只有對環境治理上不作為、慢作為敢問責、真問責、嚴問責,狠狠打擊假整改的氣焰,才能防止各種各樣的假整改行為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