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019年已過大半,長泰石材已經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仡櫧衲?月底,一封含著血淚的信,依舊是長泰人心中的痛。
據悉,當時長泰企業縣境內有大小企業1273家紛紛派出代表,寫給縣長訴說他們內心的苦楚和困境,主要是以下幾點內容:
1.拆除廠房時間緊張,工廠囤料未處理
各廠代表表示,芝麻黑礦山封停之前,上面給到的通告是有3年時間,我們企業依然正常生產,而目前留給企業的時間卻只有短短兩月,但一般的石材加工廠至少都還有一年的庫存荒料,這幾乎是石材人的全部家當,就此全部付諸東流了……
2.長泰石材加工廠關停,因廈門飲水工程有關卻未有相應補償
在信中,代表們不禁反問:長泰的水資源給了廈門,但廈門政府卻為何不給因此受害的廣大石材企業一個交代,給到一個合理的賠償措施。用同時長泰當地因飲水工程造成山體水資源破壞而用水困難,對于此問題,廈門政府也至今沒有回應和解決。
因此,就以上兩點,不僅關乎民生生存,也是飲水大計,希望政府給與重視和處理。
伴隨這封信的發出,引起石材圈不小的漣漪,那么最終訴說石材廠家,是否得償所愿呢?
近日獲悉,長泰縣全縣1342家石材加工企業停業整治整改,其中完成拆除1103家,占82.19%。長泰石材企業希望完全破滅。
那么這些石材企業到底該走向何方?對此,長泰政府采取了疏堵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聚焦簽訂關停協議、組織拆除、現場驗收等關鍵環節,加快整治進度,另一方面,采取集中入園的方式,規范石材企業的建廠及生產加工,促進轉型,同時對于未入園的企業,引導發展其他產業,拓寬征收路徑,減少人員失業及外流,保障人民生計發展。
同時針對此問題,在第二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開啟之初,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明確指出,“一刀切”既損害了合法合規企業的切身利益,對于生態環保工作而言也是一種“高級黑”,在“一刀切”的問題上,政府態度非常明確,就是堅決反對!,并標識一旦發現會堅決查處。
執法部門也要相應以民為重,環保執法中合理化及人性化,從客觀環境到主管意識,能給人民群眾一個過適應度期,樹立企業發展的信心,逐漸實現綠水青山,讓綠色發展理念真正為企業保駕護航,造福地方百姓,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