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得以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業是工業產業鏈的初端,被譽為“工業之母”。無論是工業化或后工業化時期,礦業的基礎產業地位不會改變。現階段建設美麗中國,也離不開礦業開發,需要大量的“工業糧食”——礦產品來支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守住資源安全保障的底線,確保國家資源能源安全供應和保障。資源安全始終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盡管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礦業行業在需求總量、結構、發展方式、財政投入、資源供給路徑、資源管理方式等方面發生了變化,但我國基本資源國情沒有變,資源在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總體態勢沒有變。”可以說,這三個“沒有變”直接決定了我國礦業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動搖。
近年來,一些地方把“綠色”與“發展”割裂甚至對立起來,不管當地發展需求如何,就簡單地對轄區內的所有礦山一律關閉,即便是已經整改到位、環保條件符合要求的礦山企業也難幸免于難。這種一味守住眼前的“綠色”,而違背基本國情、不顧長遠“發展”、更不會在發展中保護“綠色”的做法,是懶政、缺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的集中表現,更是對綠色發展的曲解和誤讀,對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
在現實中,這種怕擔當、不負責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已產生了不良的連鎖反應。就目前國內需求量最大的砂石礦山來說,去年以來,一些地方以“環保”的名義,對境內所有的砂石骨料礦山進行集中整治和關閉后,造成砂石骨料嚴重短缺、價格飛漲,嚴重影響了重點工程和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誘發了大量的非法采礦活動,加劇了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還有鐵礦石、銅礦等一些戰略性礦產,我國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立足國內保障資源安全、守住資源安全底線是事關國家安全的核心問題,容不得絲毫閃失。
談到礦山現狀,孟旭光表示,近年國內地質勘查投入趨于下行,民間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信心不足,利潤水平下降,投資總額持續萎縮,辦礦意愿不強。礦業發展步履維艱,這對礦業行業的綠色發展和國家的戰略安全是不利的。發展是核心,綠色是前提。當前我們追求的發展,必須是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不論環保工作好壞,對礦山企業一律“殺無赦”,發展的基礎和物質來源都沒有了,那還談什么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呢。
采礦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保證性行業,理應更早進入世界強國前列。綠色開發既是保證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命脈,也是保證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只有綠色開發,才能實現和諧與美麗;只有加速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才能使我國更早進入世界強國前列,保證礦業可持續開發和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可靠支撐。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綠色礦山建設不斷在向前掘進,隨著國家對綠色礦山建設支撐政策的相繼推出,以及近期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的發布實施,綠色礦山發展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