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一直是當下的熱門話題,6月初,人民日報發文也表示石材企業的關停突然且范圍覆蓋面廣,影響更是不容忽視,雖有力環保整治,但無形中殃及上下游的行業的穩定。
石材企業的被迫關停,是極為粗暴的一刀切,影響深遠,這里給大家從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企業遭遇變故無人收場
自環保開展以來,各行各業戰戰兢兢,作為粉塵污染源頭的石材加工企業更是耳提面命,對于環保政策雖有不滿,卻也照舊實施,環保設備從無到有,一應俱全。哪怕如此,當環保督查工作組到來時,等來命運的依舊是停電停產,沒有過多的理由,甚至石材加工基地也要拆除,面對這種不作為的處理,企業叫苦不迭,多年的積累就此付諸東流,因為到最后停產拆廠的經濟損失和無法完工的信譽損害卻無人問津,企業生存的安全感也大幅度降低,。
存活企業積極性降低
環保大浪淘沙,將許多小規模的違規企業及無證照的企業從石材行業中消失,看是合情合理,但一刀切的背后卻還有規范企業的呼喊,有些企業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和設備滿足當下綠色環保企業的保準,依然被無情限制停產,嚴重阻礙了企業升級及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一刀切埋各種安全隱患
自環保勢如破竹的開展之后,各地企業一面在響應,也在暗自思量完成訂單的對策,于是就出來很多新聞:某地石材企業夜里私自開機生產被罰等,其實都是現實的寫照,作為石材企業,身負采購商重托,在限定時日內交貨,于是夜里挑燈苦干,過于緊急,可能帶來人員疲憊帶來安全的隱患,及質量的保證。同時,可能會有機器的急關急停,造成機器故障和安全。
以企業為中心,波及上下游行業發展
對于像石材企業的被“一刀切”,致使企業停滯不前,同時波及的還有同一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上游建筑企業會因石材企業的突然關停影響工程施工量,以及下游的石材采購價格上漲都是極為突然的。
所以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只是表面的動作,治標不治本,只有因地制宜,按需整改,企業才能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