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石材廠的關停拆遷補償款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為什么有的地方補償幾十萬,有的地方分文未給就被強拆了,有網友調侃,這兩年各種挖掘機,推土機,切割機,霧炮車,叉車,吊車,炮頭等,現場作業的震撼場面,簡直給石材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大型機械操作觀摩課,石材人費盡心血置辦的生產設備,一夜之間被拆的七零八碎,苦心經營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企業,全都付諸東流。
對于突然蒙受重大經濟損失的企業來說,政府給予適當的補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筆生活補助,但各地的補償辦法并沒有形成統一標準,羅源縣自籌10億資金,完成了167家石材加工企業,1779臺大型切割機拆除,累計發放關停補償款9.18億元,古田縣在關閉敖江流域石材礦山和加工企業時,每臺大切鋸機給予24至33萬元的補償。目前166家石材加工企業總計獲得補償款約2.7億元,而長泰簽訂關停拆除協議的1342家石材加工企業每臺大切鋸機僅獲得五到十萬元的獎勵,還有惠安被拆除的近500家工廠,每個工廠最多只能獲得6.5萬元的補助款,當地企業自嘲:這和賣廢鐵的價格差不多了。
當然,每個地方產業情況不一樣,補償標準肯定也不一樣,有總比沒有好,不知道有多少企業是在沒有任何補償款,沒有過渡期的情況下就被拆掉的,這將是怎樣的打擊,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被拆遷的工廠應當獲得土地補償,房屋建筑物補償,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解聘員工的安置補償,設備搬遷安裝補償等,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引起重視,保障被拆遷企業的合法權益,環保本事一件全民支持的好事,對于那些曾經為地方經濟作出重要貢獻的企業來說,不能在抓經濟時視如珍寶,在抓環保時就丟棄,即使要拆也要進行合理的補償,才讓地方產業有動力有信心繼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