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的風暴一直困擾著石材企業,其實從2016年就開始了,萊州石材就進入了停產整頓模式,不久,當地石材就陷入了全部整頓的節奏。
據2017年統計數據表明,萊州經過嚴格落實上級政策,被關停取締的石材高達上千家,這是地毯式的改革的結果,也為后續石材產企業的發展帶來極大影響。
到如今,石材萊州石材礦山復工的消息尚未可知,而當地僅有的一家礦山目前還有開采許可證的,也只有2年使用期限了,時間一晃而過,當萊州石材企業復工之時,不知道這張證還能使用嗎?這是石材人一直擔心的問題,至今也沒有誰能給到一個答案。
還自然一片綠水青山,環保政治的藍天保衛戰,倒逼石材企業不斷轉型,讓石材企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萊州石材的市場占比日漸縮小,許多替代品不斷出現,侵吞了曾經石材的穩固地位。大浪淘沙,越來越多的小型企業或加工點,被關停退出了歷史舞臺,這整治的三年,石材經濟一蹶不振,大幅度下滑。同時對于山東萊州夏邱鎮,石材是當地人民的根本生計,也是政府財政的來源,如此大興整改之下,無論是企業還是做政府都元氣大傷。
迄今,萊州石材關停了近三年,多少石材人仍不愿接受這種殘酷的現實,希冀萊州這個有著北方石材基地的稱號,能夠如愿恢復往日的繁榮景象。
目前幸存的石材企業是當地石材人希望的源泉,有正常運轉的就要恢復的可能。其實縱觀背后,他們并非是幸存,而是早有“預謀”,早有好的安排,這些企業與其他關停企業不同,擁有環保和危機意識,針對石材加工車間和污水設備都進行了相關改造處理,切割工藝革新為凈水切割,同時實現廢物廢水的循環利用,將污染減小到最小。
所以,能留下的石材企業是從改變走出來的路,經過此次環保的洗禮和磨礪,萊州石材企業的風險意識和對應能力也會有所提升,走綠色之路,規范發展,希望當地石材盡快重振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