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央環保督查風暴促使石材行業轉型、綠色發展。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在執行環保督查過程中,出現了“一刀切”等不分青紅皂白大面積關停石材企業的“懶政”、“不作為”、“亂作為”行為。部分地區環保亂督查頻次較高,甚至成為一些政府人員搜刮企業的由頭,企業負擔加重。如何解決部分地方政府利用“環保督查”的幌子影響石材等企業生產,杜絕“亂作為”現象發生?
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對廠礦企業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要減少50%以上。
近日,山東省提出,要改進督查方式,從嚴控制總量,部門未經批準嚴禁以黨委政府名義開展督查,違者發現一起、通報一起、問責一起。對“亂督查”要來一次大清查,今年各類督查務必減少50%以上。
山東省對清查“亂督查”,降低各類督查次數作了詳細規定:
創新“精準督查”機制
近日,山東省召開“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大會提出,要創新“精準督查”機制。督查要重實地、察實情、見實況,不能依靠看照片、看資料、看臺賬、聽匯報,更不能簡單以“留痕”多少來評價工作好壞。像督查“雙招雙引”,不能只看簽了多少協議或合同,要看到位資金、看項目開工率、看落地項目“形象進度”“實物工作量”。今年上半年,山東省發改委對全省新開工大項目向社會公開一次,以后每季度公開一次。
創新“寫實考核”機制,不搞“一刀切”
同時,大會提出要創新“寫實考核”機制。考核重在看發展、看變化,以實績論英雄。要科學設置考核指標,講究差異化,不搞“一刀切”。像有的縣屬于重點生態保護區,有的鄉鎮是純農業鄉鎮,也同樣考核他的工業項目,考核GDP,這就很難說客觀合理。未來,山東省對各市黨委和政府綜合考核,要突出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創新驅動、“三大攻堅戰”、改革開放等重點內容,并設置創新加分項。山東省委組織部要會同有關方面,5月前拿出綜合優化的實施方案。
改進督查方式,今年各類督查減半
從去年開始,山東省委每年對各市輪流“觀摩”一次,目的是摸一摸“袖子里面的胳膊”。但也有市縣一年搞4次觀摩,愿望雖然是好的,但也并不符合項目實際情況。大會提出,要改進督查方式,堅決克服督查表象化、無序化、多頭化,堅決糾正敲鑼打鼓搞暗訪、熱熱鬧鬧搞督查、為督查而督查的做法。從嚴控制總量,部門未經批準嚴禁以黨委政府名義開展督查,違者發現一起、通報一起、問責一起。對“亂督查”要來一次大清查,今年各類督查務必減少50%以上。
據了解,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總量和頻次,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原則上每年搞1次綜合性督查檢查考核,同類事項可合并進行,涉及多部門的聯合組團下去,防止重復扎堆、層層加碼,不能興師動眾,動輒對著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影響地方和基層的正常工作。部門督查檢查考核不能打著中央的旗號,日常調研指導工作不能隨意冠以督查、檢查、巡查、督察、督導等名義。
開展專項清理,從中央和國家機關做起,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撤銷形式主義、勞民傷財、虛頭巴腦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大幅度壓縮數量,對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要減少50%以上。
隨著2019年新一輪環保督察行動的實施,中央環保督查將進一步升級,新亮相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將扮演重要角色。部分地方政府“亂督查”的行為必須予以制止,降低各類督查頻次,注重督查質量和效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已經被明確為環保督察的新任務,促進、引領石材等行業轉型升級發展是新一輪環保督察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