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山石、煤,鐵,地熱和礦泉水等資源優勢明顯,全市共發現礦產56種和資源儲量的礦產26種。礦山資源多分布于東部的章丘,萊蕪,鋼城和西部的平陰,長清五個縣區。
11月6日,山東全省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工作暨綠色礦山建設現場會在濟南召開。加快推進全省綠色礦山發展,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礦山資源保護做了交流發言。
濟南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局長翟軍表示,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加強礦產資源保護監督作為保護自然資源,持續開展規范整頓,規模化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逐步規范,為省會濟南建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
目前,濟南正處于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新舊動能資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的要求。在前市積極開展地質調查勘查,努力在破解矛盾,不斷做好礦產資源保護。
據悉,從全市砂石資源儲量市場供需及開發利用保護等方面開展調查研究和政策分析。在章丘設置1處年生產規模1000萬噸的建筑用灰巖礦山,近期擬在平陰再設置2處年生產規模為500萬噸的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切實解決砂石資源供需矛盾。我市出臺了《濟南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積極協調完善地熱井采礦權手續,探索采灌結合的開發模式,加快砂巖熱儲回灌實驗研究,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資源支撐。
翟軍指出,加快綠色礦山建設步伐。對具備綠色發展的礦山資源要及時評估保證完成質量;凡是完不成綠色礦山評估的企業,一律停止受理采礦權審批。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新一輪礦產資源整頓整合,持續推動礦產資源規范管理,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結合環保要求加強礦山揚塵治理,加大巡查執法力度,取得實效。進一步加強礦山監管,開展儲量動態管理,探索精細化管理新模式。
積極探索礦業經濟新模式,加快新一輪礦產資源專項規劃修編,做好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制度設計,統籌布局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總結前期礦山修復,土地整理等方面的運作模式,積極探索地熱采礦權和土地使用權同步運作的實現路徑,不但探索與國內外高精尖團隊聯合進行開發的合作模式,把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加大力度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為建設綠色礦山,美麗鄉村而不斷努力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