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是工業社會建設的基礎原料,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然而近年來,礦山關停、整頓的消息不絕于耳,一時間漲價、關停成為生活的的常態,也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更是企業老板及廣大百姓的心結。
近日,為保障資源供應,滿足民生需要,四川、陜西、內蒙等地主動恢復非煤礦山的生產,讓人又重新看到礦山的希望。
1 四川
壓實工作責任 加快企業復產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解決我省砂石資源問題的通知》:
1、要求加快合規砂石企業復產復工。對確需為全省重點工程供應砂石料的擬關閉砂石礦山,在證照齊全有效、符合法規政策的前提下,履行相關手續后可允許生產。
2、全力支持、保障合法合規砂石料開采企業的建設和生產。支持通過收購、重組兼并料場等方式,為重點項目配置專用料場。
3、積極幫助停產整頓的砂石料生產企業加快整改、完善手續。對砂石生產企業堅持科學分類處理,避免“一刀切”等。
4、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省安全監管局等10部門抓好落實。
2 陜西
主動作為敢擔當,恢復礦山生產
陜西省開展開山采石整治和礦產資源“三保三治”行動以來,破壞礦山生態環境的行為得到遏制。但是,在一些地區的整治行動中采取全部停產整頓、長時間不允許生產“一刀切”做法,出現了市場砂石料供應緊張、價格大幅上漲的問題。
據中國砂石協會消息,陜西省國土廳、發改委、公安廳、環保廳、住建廳、林業廳、安監局、交通廳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采石礦山整治保障石料市場供給的通知》,要求保障建筑石料、砂石供應。
《通知》要求:各部門要主動作為,敢于擔當,石料供應保障工作由市級政府總牽頭,縣級政府具體負責,省直部門協調工作;
一是按照疏堵結合原則,該關閉的關閉,該(整合)保留的盡快驗收生產,該新設置的礦山盡快公開出讓、投放礦權,以保障石料市場合理需求,守好生態保護紅線;
二是擬(整合)保留礦山企業做好問題整改、加快整合進度,力爭2018年3月前每個市50%符合要求的石料礦山恢復生產,其余保留礦山2018年6月全部恢復生產;
三是對擬新設立的石料采礦權,積極作為,做好公開出讓前期各項準備工作,盡快投放采礦權;
針對西安、渭南兩市砂石市場需求缺口仍較大的情況。3月24日,陜西省常務副省長梁桂再次批示:“持續推進‘開前門、堵后門’措施,西安和渭南要盡一切所能突破僵局。相關進展6月份前再報”。 4月8號,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又一次發文,點名西安、渭南,指出兩市砂石供應仍有較大缺口,要求盡一切可能突破僵局。強調要按照省領導批示精神,迅速行動,采取有力措施,務必實現較大突破,切實保障石料市場供應,并限定5月底要取得進展。
3 內蒙古鄂爾多斯
合格一戶,復產一戶
近日,鄂爾多斯市安監局組成督導組赴各旗區進行了復工復產監督檢查工作,目前全市非煤礦山企業共復工65家,復工復產工作正在平穩有序進行中。
為確保復工復產工作平穩進行,市安監局推行“一二三”管理模式,規范和加強非煤礦山復工復產工作。
一是貫徹“合格一戶,復產一戶”原則,嚴把復工復產關,要求各旗區不得隨意放寬復工復產標準;
二是落實“兩個責任”,即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屬地安監部門監管責任,要求企業全面自查、消除隱患,要求旗區安監部門逐項檢查、嚴格把關;
三是堅持“三個一律”,凡是隱患未整改、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凡是未對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凡是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和未經檢測檢驗合格的設備(材料或工藝)的企業,一律不得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