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掘金”后,羅平縣嘗到了布局并做強石文化產業鏈的“甜頭”。經報記者近日在羅平煜山石文化產業園區采訪時發現,當地草根創業商和外來的投資商在這里共同演繹出一場場石頭與文化交融的產業加工曲。
原本不起眼的笨重石塊,在工人們的熟練操作下,切割、打磨、拋光后搖身一變,成了一塊塊光滑如脂的青石面板
“別小看這些大小不起眼的石頭,通過深加工上市后,將身價百倍,每年能為公司創造上億元的產值。”羅平眾成爨玉石材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平說。
“硬化”招商環境
羅平在規劃布局做強石文化產業中,針對周邊縣市招商和產業格局競爭激烈等情況,縣委、縣政府推出了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完善聯合審批、規劃審批等綠色的審批平臺 。
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劉文斌表示,為有效維護客商合法權益,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羅平縣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境內外投資商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和“洽談一個、引進一個、成功一個”的政策。其介紹,為讓投資商在羅平“安心”投資與建設,在軟硬環境方面不僅出臺了簡化審批手續、減少辦事環節、履行服務承諾、強化效能監察等政策,還在石文化產業園區規劃上對投資商作出了“宜征則征,宜租則租,宜股則股”的承諾。
在規劃布局石文化產業方面,羅平縣依托羅平獨有的九龍玉和大理石資源優勢,先后將石文化產業列入“十二五”和“十三五”發展綱要。
按此前羅平規劃建設西南區域最大石材加工基地規劃,先后引進了云南眾成爨玉石材有限公司、羅平九龍玉實業有限公司和羅平煜山實業有限公司等實力型企業進入工業園區,總投資超過30億元。
資料顯示,羅平境內石材資源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多、品質優,是石雕藝術和高檔建筑、裝飾材料的佳品,是真正純天然環保裝飾材料,已探明的石材資源儲量在1.45億立方米以上。
但因長期的零星開采和深加工不足和此前未有完善的產業規劃,致使羅平豐富的石材資源和工藝文化等未得到良好的發揮。針對此現狀,2010年以來,羅平先后對石材產業開發與石材加工和工藝文化進行融合開發與規劃,并在招商引資上加大力度,相繼引進了云南眾成爨玉石材有限公司等實力型企業落地羅平。
按規劃,羅平在依托當地石材資源基礎上,整合周邊優勢資源發展,并在提升區域品牌跨越,建設大板生產線、薄板生產線、馬賽克生產線、工藝品生產線等項目上發力,如今已形成集礦山開采、石材加工、銷售和工藝文化等融為一體的良好格局。
全球化布局
在各深加工企業車間,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表現出羅平石文化產業發展的節奏。
走進爨玉石材加工房,只見廠房里擺放著一塊塊、一沓沓漂亮的大理石板材,車間里,切割機、磨板機、拋光機等各種機器正在不停地運轉,隆隆作響,工人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井然有序地忙碌著。
而在煜山石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現場,只見挖掘機鐵臂齊揮,推土機和運輸車來回穿梭。項目負責人告訴經報記者,這里將是中國西南部高檔石材產業戰略總部、石文化研發中心、加工基地及物流交易中心,將全方位滿足金融、商務、信息、旅游、餐飲、娛樂等配套商務的需求。
煜山公司是一家將自己定位于“立足云南、對接沿海、輻射國際”,改變云南傳統的石材商貿模式,推動產業—基地—市場聯動發展,匯聚國內外客商,把本土石材推出云南,把國內國際石材引入云南,真正實現“產、加、銷”全產業鏈經營的企業。
依托公司自有的石材基地、云南獨有的石材原料和國內外豐富的石材資源,此公司立足于當前龐大的石材市場需求,計劃投資15億元建設泛亞(國際)石文化產業園區。項目負責人表示,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9億余元,利潤達4.3億元,完成稅收達2.2億元,帶動就業達4100多人。
不難看出,羅平按“培育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體系、壯大核心產業、建設重大項目”的發展思路和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動力、創新為支撐、文化為內涵的也已發力。
劉文斌表示,園區向北將延伸到內陸腹地市場和俄羅斯,向東將與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相連,向西南輻射東南亞、南亞市場的布局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