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創業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叫做“劉炳俊”,從一個15歲利用暑假賣泳褲、熒光棒的少年到遇到他的貴人,直至石材企業的掌門人,從100塊錢創業基金到每年產值5000萬,他注定會在石材行業頻繁掀起創新風波并成為率領者…
父母的創業基金:100塊錢
15歲,你在干嘛?在校園里閑逛?暑假在父母的逼迫下上補習班?在悠閑的吃著冰棍看電視?劉炳俊15歲的暑假拿著向父母要的100塊錢,擺攤賣起了泳褲和熒光棒,8月份的青島正值啤酒節的旅游旺季,大批的游客到青島來避暑,而正是這樣的第一份工作,讓他體驗到了做生意的樂趣。
5點鐘別人還在香甜的睡夢中,而劉炳俊早上5點鐘就要起床,坐一個小時長途車到青島的即墨批發市場,批發好白天的泳褲和晚上熒光棒,備好這一天的貨物。一個15歲的他扛著大包小包從即墨坐車再回到青島,多的時候根本拿不了。我問他為什么不多叫幾個人,他神秘的說:“不能讓別人知道進貨渠道。”從最初自己練攤嘗到甜頭,到雇同學每天五塊錢薪資,他的攤位從一個變成了十個,也成了青島海水浴場的一條風景線。做生意的同時也和城管打起了“游擊戰”可能他做生意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敏銳度就是從這里鍛煉的吧。批發一條泳褲只需要1.2元,賣6塊錢。白天的這些“游擊攤位”可以達到近千元的純利潤。而晚上他也不休息,率領大家去啤酒城,賣熒光棒,一根熒光棒批發價2分錢,賣1塊。不僅這樣,生意嗅覺敏銳的他,老鷹樂隊、迪克牛仔來青島開演唱會,掌握第一手信息提前備戰,一天成交金額是8000多元。而1999年的時候,一個普通員工一個年的平均工資才8405元。可想而知這樣的巨款,劉炳俊的心里樂開了花。一個暑假的時間,劉炳俊賺了近4萬元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在創業初期,劉炳俊的父母非常的反對,他們期望的無非也是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安穩的上班、結婚、生子。從父母的不看好、不支持,劉炳俊硬是堅持著他的理想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這條路的艱辛也只有自己清楚。
到了他的工廠,看到的是一片繁榮景象,各個區域整潔的不像是人們印象中的工廠,從大門口到衛生間都是一塵不染。他給我們看值日表,第一個就是他,周六還是他,“為什么你要比別人多做一天呢?”劉炳俊笑笑,答道:老板嘛,就要比他人多付出一點,并且這樣排序也方便他檢查這一周之中他人的衛生工作,由此可見劉炳俊做人做事業的細心程度。看到他在廠里的忙碌,把生產指揮得井井有條,誰也想象不到在四年多前他還完全是一個石材加工的門外漢。和他交談,讓人明顯感覺到的是他的語速快、思維速度快,沒那么多彎彎繞繞,喜歡單刀直入直奔主題,有時還讓人有一種跟不上的思維跳躍感。或許,這正是他坦率的特征。
15歲賣泳褲,25歲開商務酒店,29歲轉行到建筑行業,創辦了青島嘉創偉業建筑工程配套有限公司,公司業務涉及大理石建材和外墻保溫,他所堅持的都是給自己做,再難再累堅持不給別人打工,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創出他自己的一番事業。
隨著需求不斷的增加和他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發展的宏圖規劃,2016年劉炳俊又投資1200萬元,在廈門開了一個分廠,隨著嘉創工程配套廈門石材加工廠的建立,現在的嘉創已經擁有兩個初具規模的石材廠,青島廠地區的工廠占地5000平方,設備在青島同行業中位居先進水平;廈門地區工廠,占地近1萬平方,擁有先進設備數十臺,石材和外墻保溫工地各項目管理人員近20位。預計今年可生產板材15萬平方米。作為中南集團、龍信集團、海川集團的常年合作供應商,嘉創的石材已經遍布山東、湖北、江蘇、北京、深圳等地。
從做其它生意到石材生產經營,無論是對劉炳俊還是對他的伙伴們來說,面臨的都是新行業的新挑戰。如何才能更好的經營石材行業,打破傳統模式,走出自己的新路,實現他對他的企業的三年規劃期,對他來說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點并沒有難倒他,在石材加工車間,他專門請來了技術和管理都是一流的專業人員,使企業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同時,他自己也在加緊學習,逐漸使企業運轉走向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人在旅途,要感悟,不要趕路
“經濟百年,誠信使然”。一路走過劉炳俊深知每一個胸懷夢想的創業者都經歷過如履薄冰般的心酸苦楚。大多數行業都會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石材也不例外。但劉炳俊有他自己的見解,總能料敵先機, 出奇制勝,他認為“石材行業在經過這些年的沉淀之后,營銷模式、行業特征基本成型,08年的金融風暴、11年的樓市乏力跟國際格局動蕩…幾經洗禮,每一次我們都能在行業的洗牌中頑強的生存下來,我們靠的就是產品的質量和誠信,每一次的洗禮,都會讓我們更加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自我。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
2010年創業初期,劉炳俊碰到了一位他人生中的貴人,他親切的稱這位“神秘人物”為他的人生導師。而正是這位良師益友無論從做人、做事還是敬業方面,都為他指引了前進的方向,總是在需要點撥和指引的時候為他亮出一盞明燈,對他的人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人擁有了經濟,不一定擁有精神,但是人擁有了精神,則必然擁有經濟。正是這位像“陽光”一樣的智者,給予他的精神財富影響了他一生的選擇,也讓劉炳俊成功的在他人生的轉折點上率軍突出。他笑稱:“我對他的尊敬和敬仰是內心的,是無法比擬的,我也不知為何接他的電話都是不由自主站起來立正”,劉炳俊很嚴肅的說:“可以說沒有父母就沒有我,但是沒有這位人生導師,就沒有我現在的人生。”
劉炳俊經常自諷“自己是一個一直在世界500強以外屹立不倒的企業”,正是他的這種自嘲精神,讓他有了不斷前進的動力。工作之余,劉炳俊還是個段子手,喜歡開玩笑。而工作八小時以內,認真、嚴謹,員工都說在工作時候的劉總身上自帶冷氣。
就像劉炳俊的一句口頭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源于我們勤奮的工作”,也許他今天的成功正是因為他的勤奮,他的努力,他的堅持。他帶著老子《道德經》中的思想,崇尚“道”與“德”的處世哲學,志于道,據于德。
現在劉炳俊身上已經有了很多的標簽和光環,但在最后讓劉炳俊給自己再重新定義一下的時候,劉炳俊輕輕地笑著說:“我經歷過很多挫折,跌倒了再爬起來,每跌倒一次總結一次,這是好事,讓我越挫越勇,沒有這些跌倒的經驗我沒有今天。這就是我,擁有陽光的溫暖,像石材一樣打磨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