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資源匱乏的水頭,僅僅依靠荒料的引進與加工,便躍升為中國最大的石材生產加工基地,不得不說是中國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跡。然而,粗放的發展模式在成就水頭昔日繁榮的同時,卻也禁錮著它進一步的發展。
下一步,水頭石材產業該如何走?這是需要水頭所有石材企業共同完成的命題。
升級成迫切之需
所謂時勢造英雄。十數年前,市場經濟格局初步成形,水頭第一批石材企業崛起于草莽,群雄逐鹿,硬生生將這座礦產資源匱乏的沿海小鎮打造成聞名遐邇的“世界石都”,讓人不得不嘆服水頭石材人高超的商業手腕。
這批石企“創一代”,依托廈門港得天獨厚的物流優勢,將全世界的石材荒料進口到當地進行加工,再藉由龐大的營銷隊伍將成品或半成品銷往世界各地。這種兩頭在外,貿易為主的商業模式,將水頭打造成一個巨大的石材市場。而在這市場中,又分布著無數個中小型的市場,以市場為載體的營銷方式,不僅帶來龐大的石材銷售額,同時由于人流的劇增,也帶給水頭空前的繁榮。
然而,在石材產業騰飛十余年后的今天,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投資增速持續放緩、歐美國際市場動蕩,市場不可避免地進入緊縮期。與此同時,產業發展上的限制、房地產調控的聚集效應、產品同質化、低價競爭嚴重、企業運作成本高等多重考驗,讓曾在十余年前創造出神化般GDP增速的水頭石材產業,在國際和國內市場寒流的侵襲下,舉步維艱。
遽然進入寒冬期,傳統粗放經營模式的石材企業從紙醉金迷中驚醒,窮則思變,掌控資源、革新渠道、企業改制……各種手段紛至杳來。在這場變革浪潮中搶得先機的一部分石企在寒流中逆勢上揚,足以說明石材產業的整體轉型升級已是迫切之需。
行業發展至今,在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里,石材產業需要新的商業模式毋庸置疑。
轉型升級大幕拉開
當今,全球經濟已進入新的競爭模式時代,產業集群、市場集群已然成為引領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路徑。一個經濟體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需要產業集群,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同時,集群戰略所帶來的合作創新,無疑是促進區域產業競爭優勢提升的重要動力。
在過去的十數年里,石材產業適應市場有余而影響市場不足。當在市場增長放緩、競爭不斷加劇的形式下,石材企業各自為戰,必然陷入被動局面。業界開始認識到,水頭石材產業要逆勢突圍,必然需要走集群戰略的轉型升級之路。
2010年,水頭石材總部基地戰略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吹響了產業集群號角。
石材總部基地的范圍為水頭全鎮127平方公里,在產業方面將圍繞主導產業,強化集群發展,重點發展以石材生產組織為核心的石材產業集群。
根據規劃,水頭未來的發展將分為三大步:至2015 年,彌補設施差距,改造城市環境,提升經濟實力;至2030年,壯大現代服務,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區域職能;2030 年以后,整合區域資源,構建綜合中心,全面協調發展。至此,水頭將由原來的專業石材小鎮,發展為綜合型中等規模的城鎮。
在石材總部基地戰略規劃正式落地4年后,水頭石材產業的下一步究竟怎樣邁出,從海西石材城、英良印象五號的運作中,我們可以初窺端倪。
羽翼漸豐,
總部基地輪廓浮出水面
與其他成熟的產業相比,水頭石材產業缺乏一個真正意義上,可以整合周邊產業乃至政府資源、帶領企業及區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綜合性服務市場平臺。
海西石材城,接下市場集群化這一重任。
海西石材城以現代化的行業綜合體模式,將商業、辦公、生產、展覽、會議等行業空間功能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統一的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