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產業的轉移,并不僅僅發生在水頭。根據北京朝陽區城鄉環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要求,5月31日,位于北京西直河的西聯石材市場要完成位于朝陽區部分的搬遷拆除。這讓西聯這個曾經是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場,面臨著解體的命運,同時也是國內石材市場轉移的一個序幕。
北京西直河一共有7個大型石材市場,其中包括西聯石材市場、新紀元石材市場、翔東天利石材市場、天成元石材市場、玉秀國際石材市場等,大大小小石材企業數量高達上萬家。西聯石材市場的解體,只是北京整治東五環的一個開始,業內普遍認為未來這些老的初級石材批發市場,都將逐步退出北京。無獨有偶,上海也傳出了要求華新鎮石材企業停產搬遷的消息。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逐漸清退原本城郊接合部的石材市場并不讓人意外,畢竟原本臟、亂、差的老舊石材市場,對環境和安全都存在著一定的隱患,被整改搬遷只是時間問題。與此同時,像水頭、云浮這樣的全國性石材集散交易中心,也因為土地資源等限制,進入了發展瓶頸期,市場中心的地位逐漸被削弱。
在這樣的背景下,最近幾年在國內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新型石材專業市場,便成為承接老市場和集散交易中心產業轉移的載體。這些新型市場,在借鑒傳統石材成功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大其再生資源整合上的優勢,依托地方礦產資源、交通樞紐或港口條件,形成了新的區域性石材集散交易中心。并且通過更科學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園區綠化,以及在環保系統上的加大投入,使得這些石材市場擺脫了臟亂差的評價,成為一個整合了高端商服和區域物流樞紐的新業態。
1.東升(南通)國際石材產業園:華東石材產業集群新航母
市場簡介:東升(南通)國際石材產業園位于江蘇省南通如皋港區,總規劃面積上萬畝,是江蘇省重大物流建設項目。目前,一期4000多畝已經開工,近期便有入駐企業開始投產。東升(南通)國際石材產業園重點建設高端石材加工銷售產業園、倉儲物流和配套商服三大板塊,屆時將容納1500家各類石材加工及配套企業入駐。“我們造的不只是航母,而是承載航母的海洋”,成為產業園引以為榮的口號。
只有親身走進東升(南通)國際石材產業園的施工現場,才能體會到這個聲稱要“承載航母”的產業園的龐大,幾家占地百畝上下的入駐企業,整齊地排列在寬敞的園區公路兩旁,在視線范圍內竟然還顯得空曠。
“我們一期入駐的企業有30家,都是國內知名的石材生產加工企業,以目前的規模投產的話就能達到南安水頭2004年的石材產量。”東升南通石材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加福說,這還只是占園區整體規劃很小的一部分,整個園區的總體規劃達16000畝,其中在產業園西側規劃960畝作為保稅物流區、荒料堆場,在東側規劃2600畝作為“東升國際科貿展示中心”。“這在華東地區數個石材產業園中獨此一家。”王加福說,未來產業園將有效借鑒“水頭模式”,推動產業、基地、市場聯動發展。
水頭能成為國內的石材產業基地,與早期依靠廈門港和泉州港的水運優勢有著很大關系。而東升(南通)國際石材產業園同樣也坐擁港口優勢。如皋港屬于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擁有長江岸線48公里,已建成3000至15萬噸碼頭26座,基本具備億噸大港的吞吐能力。碼頭集裝箱航線及業務已開通,并且擁有獨立的海關、檢驗檢疫等機構,為貨物進出口提供了大通關條件。王加福介紹,園區內的戴案港可直通長江,港池兩側將建成3000噸級碼頭,今后各種石材產品和荒料都可以通過水路直接進入園區。
據介紹,目前北京的石材企業面臨著搬遷問題,西直河一共有七個大型石材市場,大大小小企業上萬家,都有可能在年內整改搬遷;上海緊隨北京之后出臺相關政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而江蘇的宜興萬石石材市場是一個很成熟的市場,以二次加工為主導,同樣也面臨著發展難、成本高等問題。東升(南通)國際石材產業園的出現,將完成承接北京、上海,對接宜興,攜手三大石材基地實現華東地區石材業的戰略轉移。
2.湖北金誠國際石材產業園:高標準打造深加工綠色園區
市場簡介:金誠國際石材產業園位于湖北孝感,距離武漢東西湖區石材聚集區僅20多公里,隨著武漢城市化的推進,金誠國際石材產業園承擔起了武漢專業石材市場轉移的重任。園區總規劃4000多畝,一期1428畝開始啟動。作為一個全新的專業市場,金誠國際石材產業園將立足湖北礦產優勢,建成集商服、交易、環保功能的深加工綠色園區。
在湖北提起金誠國際的石材市場,很多人會立馬想起位于武漢東西湖區的金誠國際石材城,這個投建于2008年的石材市場,如今擁有400多家商戶,是武漢最成熟的石材市場。而東西湖區也是目前武漢乃至湖北省最大的石材集散交易中心,形成了總占地面積700多畝的總體石材市場,年交易額30多億元。
“東西湖區的石材市場優勢很明顯,位于武漢郊區107國道旁,距離京珠高速武漢北出口幾百米,附近還有集裝箱總站,順豐、德邦等國內大型物流公司都能在周邊2公里之內找到。”金誠瑞達集團董事長陳泓鋼,是金誠國際石材城的投資經營者,同時也是武漢石材商會會長,對于武漢石材產業的發展趨勢有著清晰的認識。“武漢是華中地區的交通樞紐,但卻是石材市場最不發達的地區,鄭州石材市場有五千多畝,重慶有六千多畝,成都一萬多畝,北上廣就更不用說了,而武漢各區零零散散加起來卻不到一千五百畝。”
石材市場體量偏小,而武漢城市化的速度卻明顯加快,現有的石材市場也將面臨著搬遷轉型的問題。于是,距離東西湖區20多公里的金誠國際石材產業園應運而生。“未來武漢金誠石材城將逐漸轉型成精品展示、交易、設計中心,而孝感的產業園將成為物流和深加工基地。”陳泓鋼說,湖北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黃金麻、白麻的產量占全國前五,“以后像水頭這種輻射全國的市場不可能再有了,每個地方都只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地區優勢。”
金誠國際石材產業園將是一個集商業、物流和加工為一體的園區,其中加工區將引進一些深加工方面的大廠家,并對園區廠房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進行統一的污水處理和綠化。“我們將規劃50畝的循環處理區,除了生活垃圾處理廠外,還將建石子粉碎廠和石粉磚廠,對加工的石材垃圾做循環利用。”
3.繕維(淮海)國際石材商城:打造淮海經濟區石材批發基地
市場簡介:繕維(淮海)國際石材商城位于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北京南路520號,項目總規劃面積1200畝,其中一期478畝于2013年開始投建,包括20萬平方米的鋼結構廠房、8萬平方米的店鋪和4萬多平方米的生活配套區等,目前商家已經開始陸續進駐。石材商城主要經營長期租賃業務,目標是建成淮海經濟區最大的石材批發基地。
徐州市作為淮海經濟區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輻射半徑200公里內,97個縣市,人口達到1.2億。五省通衢、四省交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一個專業石材市場,繕維(淮海)國際石材商城占據了很好的地理條件。市場緊鄰206國道,北與徐州市區接壤,南與安徽蕭縣、宿州為鄰,到連霍高速(徐州南)入口只需2分鐘,到觀音機場、徐州高鐵站只需30分鐘,到連云港也只需2個小時。
“徐州本身是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個特大城市之一,城市的發展也帶動了石材的需求量。”作為繕維(淮海)國際石材商城的投資方,閩商集團董事長李天崖表示,僅就徐州目前正在重點建設的三環東路高架快速路工程和整個城市的輕軌交通,就需要不少的石材,“加上全市重大項目的開發及大型開發商進入徐州建設高檔小區,徐州本地石材市場也在不斷擴大。”
正是看中了優良的地理條件和市場環境,閩商集團才選址徐州建設石材市場。“之前徐州傳統的石材市場小、臟、亂,地方政府也想改善這一情況,便跟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李天崖說,繕維(淮海)國際石材商城采用了科學整體的規劃,店面采用三層設計,一樓展廳、二樓辦公、三樓員工住宿,入駐商家可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分配;位于店面后的廠房為統一鋼結構設計,抗震、環保。
“我們市場采用租賃的方式,所以我們在服務上會想盡辦法來服務商家。”李天崖介紹,之前徐州的石材商戶、大型項目的開發商,基本都是到南京、上海、宜興、水頭、云浮等地去進貨。因為運輸費用高,一般這些公司都是等訂單集夠一車才去進貨,這樣不僅效率低,而且也讓很多小公司不敢擴展業務。而未來繕維(淮海)國際石材商城將解決這一問題,一期市場建成,庫存量將達到400萬平方米以上;商城還將規劃出幾條“貨運班車”線路,每天發車,位于線路附近的石材公司無論要進的貨多少,都可以讓商城直接送到公司門口。“而且我們商城收集了附近一百公里范圍內的上千家石材公司的地址和電話,作為資料分發給入駐的商家,這些都將成為商家未來可以重點發展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