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區內25臺大切機組被拆卸一空,大型變壓器正等著運走,來來往往的貨車忙著裝運石材和半成品。這是近日記者在連江縣最大的"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廠區內25臺大切機組被拆卸一空,大型變壓器正等著運走,來來往往的貨車忙著裝運石材和半成品。這是近日記者在連江縣最大的石材加工廠丹陽鎮宏建石材廠見到的情形。連江縣整治石板材業,交出漂亮成績單。截至目前,該縣97家石板材加工企業已關停54家,鋸機784臺已削減401臺,分別是福州市下達任務數的110.2%和102.3%。
近年來,連江縣蓼沿、丹陽等鄉鎮立足當地資源發展石板材加工業,僅蓼沿鄉就有石材加工企業62家,年產值3億多元,為當地5000多個農民提供就業崗位。但在產業發展初期,規劃缺失、粗放經營,對植被、水源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態破壞。去年,福州市政府向連江下達了在2010年12月31日前關閉不少于50%企業和鋸機總數的任務。
該縣劃出4個集中連片區域作為石材集中加工園區,對園區內企業在污水、噪音整治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以實現污水零排放、粉塵不外漂、灰渣綜合利用。對于被關閉削減的企業,撥出近3000萬元財政專款補助。54家未達標企業在12月3日之前順利實現依法關停和協議拆除。
“下一步將進行園區污水集中治理,”連江縣環保局副局長歐陽雪蓮說,“通過此次整治,石板材企業產生的廢水可實現就地回收利用。”
整治后,如何幫助從業者再就業?據了解,從去年到今年,丹陽鎮安排了近千名從業人員參加電工、架子工等崗位技術培訓;蓼沿鄉引導產業外移,一些人員已在湖南、新疆等地從事石板材開采、加工、銷售。“另外,通過實施閩臺萬畝農業合作示范基地、萬畝竹柳樹種植和環保花木試驗基地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也安排了3000多名從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蓼沿鄉鄉長陳桂平說。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