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眾眼里的粗加工行業,竟然誕生了一個奢飾品品牌。
一個品牌,顛覆了人們對一個行業的看法。
一個行業,又因一個品牌而發生"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一個大眾眼里的粗加工行業,竟然誕生了一個奢飾品品牌。
一個品牌,顛覆了人們對一個行業的看法。
一個行業,又因一個品牌而發生重大變化。
五號倉庫,演繹了中國石材業的一個傳奇,彰顯了石材業由“制造”變為“創造”的力量。
世界石材之都的困惑
地處福建省南安市南部的水頭鎮,因是世界級的石材產業中心而享譽海內外。這里擁有石材企業1500多家,年產值300億元,占全國石材產量的50%。
漫步水頭街頭,迅猛崛起的石材產業集群讓人印象深刻:高時、環球、康利等石材巨頭齊聚;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商賈云集;中國水頭國際石材展覽中心車馬輻輳。
然而,在大眾眼里,石材是一個粗加工行業,與粉塵、污染、低附加值等聯系在一起。
這種看法不無道理。據統計,水頭當地石材企業中,80%以上以粗加工和出口貿易為主,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
如果只是對石材做簡單的加工,產值已邁入300億元的水頭石材產業還能走多遠?
幸好,這不是石材業的全部。
一些石材,是天然的礦物質,有的是優良的建筑材料,他們可以煉鐵、可以鋪地板,可以砌墻……
然而,還有一些石材,秉承尊貴與奢華,深藏于世界各地的峻嶺險川之中,沉睡千年而不為人知。
玉石、瑪瑙、木化石、半晶石……每一種石材,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和內涵,因被發現而產生美,并深深觸動人們的心靈。其堅硬的品質,歷萬年不變。
典藏珍稀石材,打造藝術精品,體驗奢華裝飾,五號倉庫的出現,又能帶來怎樣的改變?
五號倉庫 引領石材業走向新時代
“五”,取自“九五之尊”;五號倉庫,蘊含著一個品牌的雄心。
“我們把石材做成藝術精品乃至奢侈品,開設亞洲頂級奢華石材體驗館五號倉庫,著力打造石材行業的路易·威登。”英良石材集團董事長劉良說。
2008年,英良石材集團創立五號倉庫,從世界各地收集最稀有的石材集中在一起,以全球珍稀、獨特以及最新的石材為素材,融合先進的石材工藝和石材設計,開創了中國石材行業品牌營銷的先河。
這是亞洲第一個石材高端品牌。之前,中國石材行業里能夠賦予石材文化內涵與品牌內涵的品種,幾乎沒有。
經過五年的發展,五號倉庫已成為集藝術陳列、板材銷售、奢華體驗館等于一身的石材珍品展廳,收集了來自全球的天然頂級石材珍品幾百種。擁有北京、上海、青島、廣州、武漢、成都、鄭州等10家自營體驗式營銷中心,同時在新加坡、澳大利亞、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家擁有了加盟營銷中心。
如今,五號倉庫已成為石材業奢侈品的代名詞。石材這個粗加工行業的形象被徹底顛覆。
走進五號倉庫,目之所及的是一個大自然藝術奇跡的博物館,半寶石系列、化石系列、水晶系列、瑪瑙系列……
它們或紋路別具風格,或顏色光彩奪目,或材質珍貴罕見,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去,七彩寶石都會令你眼花繚亂。
這些高端特色石材,本來就是地質奇跡,不經雕琢就是佳作。
別具匠心的能工巧匠,將不同的礦石糅合在一起,更展現出了令人贊嘆的線條和圖案。
由天然石材雕琢成的浴缸、臥床、餐桌等家具,造型獨特,尊貴奢華,讓人嘆為觀止。
國家和地方多位領導蒞臨參觀,他們無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智慧而贊嘆。
有關領導在參觀后,給予五號倉庫“科學與藝術結合、實用與收藏結合、人與自然結合、企業家與藝術家結合”的充分肯定。
五號倉庫,引領石材業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引領一個行業 傳播一種文化
五號倉庫打造高端品牌,不只是單純推介一種產品,一個品牌,更是輸出石材高端化理念,并引領了水頭石材的發展方向。
如果沒有五號倉庫的帶動,水頭乃至中國石材行業或許仍在低端徘徊。
過去20年,中國石材行業飛速發展,已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石材生產基地,無論質和量,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石材業同質化競爭日益嚴重,為了順利接單,不少石材企業陷入價格戰泥潭,利潤被不斷削薄。
在品牌效應上,中國石材處于國際石材市場的中下層,相比起意大利和西班牙,中國石材附加值較低,縱使商品物美價廉,但利潤沒有因此增加。
五號倉庫的出現,實現了石材品牌與高端結合,帶領行業出現了轉機。
五號倉庫已經成為一個“會說話的”石文化倉庫。它對石文化的塑造,對差異化的營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種模式為準備在石材市場上有所作為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可以著力的方向。
2012年11月9日,水頭英良石材·五號倉庫獲評省工業旅游示范點。從長遠來看,它是南安石材業涉足文創產業的一個嘗試,為石材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另外,五號倉庫還是廈門大學藝術系、華僑大學的教學實習基地,對于培養創意人才大有裨益。
五號倉庫對推廣中國石材的國際形象和傳遞中國石材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在過去的5年中,五號倉庫的業績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國外一些石材企業也來學習成功經驗。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五號倉庫的品牌效應讓不少石材業的企業家躍躍欲試,爭相進入高端市場。這兩年在水頭,像米洛西、萊米斯佳這樣的石材品牌開始涌現。
從各大龍頭企業的新動作來看,水頭石材業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轉型升級變革。變革的核心就在于引進文化創意,打造石材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
“建議同仁們積極順應當前石材精品化、藝術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通過引進國內外藝術大師,創作更多的藝術精品,提升石材產品的藝術水平和收藏價值。”劉良呼吁。
儒雅書生的石材情結
五號倉庫的打造者劉良,來自山東,是廈門大學的高材生,身上既有山東人的豪爽特征,又有書生的儒雅氣息。
他身材消瘦,戴黑框眼鏡,嘴角顯露出真誠的微笑,你很難將他與堅硬的石材聯系起來。
一個外來的儒雅書生,在水頭強手如林的市場上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品牌,他是如何做到的?
20年前,劉良剛開始進入石材行業,是為了謀生。
前輩告訴他,石材生意是個體力活,不需要知識,只要肯爬山,能吃苦,就能賺錢。
對此,他很不甘心。他想,我讀了這么多年書,能不能做得比別人好點,厚積了總該薄發吧。于是,他潛心鉆研石材,并喜歡上這個行業,當一份事業來做。這一干就是20年。
翻看劉良的履歷,他的工作都與石頭有關,而且創造了多個業內領先:
1993~1996年,劉良從事石材國際貿易,見證了中國石材產業出口的一個全盛時期。
1998年,他在印度投資石材加工廠,并將大量印度花崗巖引入中國市場。
2000年,他在土耳其設立代表處,參與開發了土耳其大理石礦山,并將之引入中國。
1999年,他創立了廈門英良石材公司,并于2004年在水頭投資建廠,成為水頭石材界由貿易向實體轉型的典范。
在劉良的帶領下,英良石材從一家從事石材進出口的小公司,通過收購、投資建廠逐步壯大起來。
為了明確發展目標,劉良制定了“整體跟隨,局部超越”的戰略,在規模上緊追同行的同時,找尋自己的強項,打造優勢。
劉良跑過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礦山,逐漸萌發了收集各地獨特的、稀有的、珍貴的石材品種的念頭。石材如同時裝一樣,也需要設計,需要色彩。
另外,當石材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競爭走向細化時,石材需要與設計、文化相結合,從單純的功能性產品轉型成為具有附加值的產品,從而引領市場。
于是,公司“局部超越”的戰略就有了具體目標五號倉庫。這開啟了劉良事業的新篇章。
如今,五號倉庫已經蜚聲海內外。但劉良并不認為品牌已經成功了,他認為品牌之路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盡管一開始比較難,但會一直走下去。
未來五年他將全力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的五號倉庫,其遠景規劃將包括英良石材總部大樓,石材主題設計師酒店、石材體驗館、石材博物館及石材產業中心等一系列宏偉藍圖。
“我有信心,在未來五年,這個品牌能夠上市,能夠做到中國石材的第一品牌。”劉良躊躇滿志。
藍海中遨游
“石材能做的東西太多了,是處女地,是原始股,產業鏈上下游,各個方面都待開發,是一片新藍海,未來仍會有數倍的增長。”說起石材業,劉良抑制不住興奮。
世界石材業巨頭意大利維羅納在去年10月發布的《世界大理石及石材報告》指出,在近20年內,全球石材業的增長近5倍。
在中國,2007年至2011年天然石板及復合板市場增長率均超過15%,保守估計今后將按10%以上的速度增長。
雖然出口下滑,競爭激烈,但這并不意味著石材業開始走向寒冬。
2012年11月12日,第十三屆中國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落下了帷幕,據統計,本屆石博會共達成內貿金額77.5億元人民幣,外貿訂單3.5億美元,創下歷屆新高。
當前,微晶石、人造石、薄板等不斷加入石材領域,石材業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
而隨著家裝市場的開拓,城鎮化的推進,人們對高端石材的需求加大,石材行業前途無量。
目前,全世界開采的石材也不到儲量的10%,中國石材銷量不到瓷磚的10%,中國石材行業千億元產值中,還沒有哪一家企業占比能達到百分之一。
這意味著,石材企業走差異化道路還是有很廣闊的空間。
“中國沒有一家石材企業打通產業上下游,通吃產業鏈。國外石材業有上百年的歷史,中國只有20年。總有石材走進千家萬戶的時候。”劉良這樣描述石材業的前景。
日前,福建省領導對南安石材產業提出“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打造國際品牌和核心技術,走出去經營,運回來原料,賣出品牌價值”的要求,著力打造國際石材之都,進一步打響南安石材品牌。
南安市委、市政府2012年2月出臺了關于打造國際石材之都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15年,組建10家集采礦、研發、加工、貿易等為一體的大集團;石材產業工業總產值達500億元以上,其中規模以上總產值超過430億元;新增國家級品牌3到5個等。
“各級黨委、政府正在大力扶持石材企業打造中國名牌、馳名商標,鼓勵優勢企業開展境外商標注冊、打造國際品牌,支持龍頭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相信我們有能力把南安水頭打造成‘世界石材品牌之都’。”談及未來,劉良充滿信心。
世界石材網